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究分析。如:「根據專家的個案析,暴力的影像會誘發人類的暴力行為。」
介入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實驗性流行病學』。
幾探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細微。賾,幽深。幾探賾指究細微而深奧的學問。《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雖未能幾探賾,窮極幽隱,庶乎弘道設教,可以無遺闕焉。」
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地究是一種非實驗性的科學探究,其目的在於探求真實情境中的教育、心理和社會變項間的關係及其互動。例如,人類學家為究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常長期住在該部落中,以成為部落的一員,然後進行觀察究,這種究法沒有任何的實驗操縱或隨機抽取究對象或分派組別,一切都在自然情境下進行。
  實地究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探索性(exploratory),二是假設檢驗性(hypothesis-testiting)。前一類型的究重在了解實際情境中各變項是什麼,而不在於探求或預測各變項的關係。因此,探索性的實地究具有三個重要目的:發現實際情境中的重要變項;發現這些變項間的關係以及為將來更有系統...
質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的究和人誌學 究(ethnographic research)、自然究(naturalistic research)、參與觀察究(participant observation research)、個案究(case study)、現象學究(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符號互動論究(symbolic interactionist research)、建構論究(constructivist research)等相類似的究方法同屬於詮釋性究(interpretive research)的一家族(family),一九八○年代在科學教育界廣受重視並運用...
天人究總院(天帝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帝教基於達成「聖凡平等、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之最終目標,故提倡善導人類自強向上、樂觀奮鬥,認識宇宙人生新境界,看清時代環境,開拓人類生存互助思想領域,建立人類正確之精神信仰,重整人心道德,以期共躋於世界安樂之坦途。然欲達此目的,則非從精神教育著手不為功,故特設「天人究總院」,以培育弘教及社會服務之人才,其要旨於下:
  天帝教天人究總院,因學習及修持之不同,特別分設天人究學院及天人修道學院。
  天人究學院宗旨:天人究學院為加強究教義、溝通天人,修持靜參暨炁功修,特設置天人文化、天人親和、天人合一及天人無功四個究所,為天帝教培育高級專業究教徒同奮,與...
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在教育機構或制度外的教育情境中,學習者應學習什麼,以及應該學習的內容所進行的探究,稱為課程究。由「學習什麼」的這個焦點,另外衍生出「為何」、「如何」學習,以及「何處」、「何時」、「對誰」而言的學習才是適切的等等問題。解答上述問題的途徑,因究者對學習者與教育情境的假設不同,而有不同的究途徑。對於「何種知識最有價值」的課程根本問題也有不同的解答。究這些課程問題皆須深入發掘人的本質、使人成長的特質,以及思考社會的性質,構思課程如何、可能往理想推進。課程究過程就需要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科學、藝術等等相關領域的探討。
  課程究的範圍通常包括如下幾項: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東西磨成粉末。如:「咖啡豆必須經過末之後,才能燒煮或沖泡。」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名詞。源於1960年代期間英國的一群學者霍葛(Richard Hoggart, 1918-),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1921-1988)與霍爾(Stuart Hall, 1932-)他們將文化的含意擴大,以涵蓋精緻文化以外的當代工人階級與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大眾娛樂,及廣播媒體等領域。探討的方向著重文化現象及政治,經濟,社會變遷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連。其學術背景採跨領域的特色,融合馬克斯思想、女性主義議題、歐陸哲學體系、文化人類學等,探討不同階級、性別、種族之間的互動與融合。舞蹈究近期也受此熱門學說的影響,著重探討青少年的大眾文化如《迪斯可》(disco),《霹靂舞》(...
陳光興╱訪問紀錄,〈霍爾訪談〉《當代》雜誌,122期1997/10/1、David Morley and Kuan-Hsing Chen(陳光興)。
  進入東京大學大門口(赤門),往右轉走去即可到達東洋文化究所。日語「東洋」表示東方的意思。東洋文化究所於1941年成立。該所蒐集漢籍始於大木幹一氏舊藏「大木文庫」之遺贈,其後繼續受贈或購買下中彌二郎、松本忠雄、長澤規矩也、仁井田陞等人的藏書,以及從舊東方文化學院移交來的圖書,因此藏書數量飛躍增加。又隨著東洋學文獻中心於1966年成立,所蒐集的漢籍更多,現在藏書總數約450,000冊,東洋文化究所已是現在日本屈指可數的漢籍文獻中心之一。以下簡介各文庫的收藏:
  (一)[大木文庫]律士大木幹一(1881-1968)舊藏的漢籍約45,000冊:法律關係文獻較多,清代以後的政治、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