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燭殘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再說設或生個不之子,漫講得濟,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裡流。」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何足掛齒注音︰ㄏㄜˊ ㄗㄨˊ ㄍㄨㄚˋ ㄔˇ漢語拼音︰hé zú guà chǐ釋義︰猶「不足掛齒」。見「不足掛齒」條。 01.宋.蘇軾〈與朱康叔書〉一七首之一二:「某每蒙公眷念,遠致珍物,勞人重費,豈不所安耶?所問凌翠,至今虛位,雲乃權發遣耳。何足掛齒牙,呵呵!」 02.《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這是一時應酬之作,何足掛齒?』」 參考詞語︰無足挂齒注音︰ㄨˊ ㄗㄨˊ ㄍㄨㄚˋ ㄔˇ漢語拼音︰wú zú guà chǐ釋義︰猶「不足掛齒」。見「不足掛齒」條。 01.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足挂齒牙之意也。」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吏稍侵辱嘉,嘉喟然卬天歎曰:『幸得充備宰相,不能進賢退不,以是負國,死有餘責。』」 02.宋.蘇軾〈到昌化軍謝表〉:「並鬼門而東騖,浮瘴海以南遷。生無還期,死有餘責。」 參考詞語︰死有餘咎注音︰ㄙˇ |ㄡˇ ㄩˊ ㄐ|ㄡˋ漢語拼音︰sǐ yǒu yú jiù釋義︰即「死有餘辜」。見「死有餘辜」條。 01.宋.宋祁〈代陳州章相公乞致仕第一表〉:「玷廊廟之儀型,被史家之貶戮,死有餘咎。」
自顧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 02.明.朱國禛《湧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子孫不,方且流落,自救不暇。」 參考詞語︰自保不暇注音︰ㄗˋ ㄅㄠˇ ㄅㄨˋ ㄒ|ㄚˊ漢語拼音︰zì bǎo bù xiá釋義︰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 01.《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七.安帝義熙五年》:「羌見伐齊,殆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參考詞語︰自固不暇注音︰ㄗˋ ㄍㄨˋ ㄅㄨˋ ㄒ|ㄚˊ漢語拼音︰zì gù bù xiá釋義︰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 01.宋.蘇軾〈私試策問〉七首之三:「今也天下為一,獨以關中之地,西備羌戎,三方無敵國之憂,而又內引百郡...
聲名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惡聲狼籍注音︰ㄜˋ ㄕㄥ ㄌㄤˊ ㄐ|ˊ漢語拼音︰è shēng láng jí釋義︰猶「聲名狼藉」。見「聲名狼藉」條。 01.《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而劉氏曰『諸侯皆記其惡於史籍』,非也。」(源) 參考詞語︰聲名狼籍注音︰ㄕㄥ ㄇ|ㄥˊ ㄌㄤˊ ㄐ|ˊ漢語拼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釋義︰即「聲名狼藉」。見「聲名狼藉」條。 01.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卷三.珊珊》:「邑之仕宦眷屬聞之,咸不平,聲名益狼籍。」 02.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翁怒曰:『彼無賴子,聲名狼籍,伺吾等出外而來,遺物於室,是女之不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裱裝字畫或裝飾室內。如:「裝潢」。《新唐書.卷八一.三宗諸子列傳.惠文太子範》:「長安初,張易之奏天下善工潢治,乃密使摹,殆不可辨,竊其真藏于家。」
設身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賓白第四.語求似》:「填詞一家,則惟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盡。是則是矣,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言者,心之聲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若非夢往神遊,何謂設身處地?」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事:接受處分。 (9) 五日京兆:比喻任職的時間已不久了。見「五日京兆」。 (10) 無狀:不、無禮。 (11) 枉法:破壞法律。
孤掌難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功名》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下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也,位卑也。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沈,非千鈞輕而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1>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以尊主主2>御3>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而立,故臣主同欲而異使。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