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區分、分辨。如:「辨別」、「鑑別」、「識別證」、「分門別類」。《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西門豹傳》:「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醜態。清朝官員可從正式服裝上看出官位的等級,甚至所受的俸祿,而官服中朝冠上的頂珠,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識別標誌。官位等級不同,頂珠的顏色和質地就會有所不同,如文武一品官便一律佩有紅寶石的頂珠,其他等級的官員不得越級使用。各大小官員之間的來往,不論品行與官德,論的只是帽子上的那顆頂珠,人因之而貴,亦因之而賤。所以小小的官員蔡伯芬,總是為他頂上那顆不甚高等的頂珠而時感不安,與人相比時老是覺得自己較為拙劣,故有「相形見拙」之語。後來「拙」多作「絀」,「絀」亦指不足、短缺。「相形見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相互比較之下,其中一方顯得不如對方,或作為自謙之詞。出現「相形見絀」的書證如《歧路燈》...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柔寡斷」原作「柔茹寡斷」,典源出自《韓非子.亡徵》。〈亡徵〉篇,顧名思義就是滅亡的徵象,韓非在這篇中所論述的是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和跡象,他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深入考察,從中識別徵兆,分析導致亡國的原因,多達四十餘條,這是他總結歷代治亂興亡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君主的權力、領土小,而諸侯、大夫們的權力、封地大,那就可能滅亡。忽視法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淆。如:「以假亂真」。《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劉盆子列傳.劉盆子》:「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識別、區別。《禮記.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淮南子.脩務》:「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火眼金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小說中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以比喻深具洞察力,能分辨真偽善惡。如:「他憑著一雙經驗練就出來的火眼金睛,能鑑定玉器的真偽。」《西遊記》第一八回:「看見行者咨牙倈嘴,火眼金睛,磕頭毛臉,就是個活雷公相似。」
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可預測此後學習動機。學生自我歸因雖未必真實但卻是重要的:從心理輔導的觀點言,培養學生從了解自己、認識別人的過程中,建立其明確的自我觀念。長期消極歸因心態有礙於學生人格成長:心理學家稱積極歸因的學生為「成就型學生」;消極歸因的學生,稱之為避敗型學生。教師的回饋是影響學生歸因的重要因素。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歸因論英文關鍵字:Attribution Theory 參考資料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頁310-318。台北:東華。蔡育嫺(2008)。父母歸因類型與情緒反應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歸因...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軍時置於最前方,負責偵察敵情的哨兵。古代作戰時,前鋒部隊是以旄旌或茅草作為識別標誌,一旦偵察到敵方位置,就舉之而告知後方軍隊加強戒備,故以「前茅」稱此負責偵察的前軍。後來「前茅」引申有排名在前的意思,而「名列前茅」則可用來比喻成績優異,名次排在前面。
知人善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別、拔擢人才,並能依據其專長而加以任用使能發揮所長。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七齣:「軍師,你知人善任,何必大謙。」
賞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別人的才能而加以欣賞重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老殘遊記》第三回:「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宮保賞識非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