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7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念家。如:「隻身在異國求學,他只能靠書信或網路來排遣懷之情。」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則有去國懷,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風慕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思慕德義,故聞風而來。形容受德義感召而非常嚮往,紛紛投奔。《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延頸舉踵,喁喁然,皆風慕義,欲為臣妾。」南朝宋.孝武帝〈興學詔〉:「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棧山航海,風慕義,化民成俗,茲時篤矣。」
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故,在外地生活。《西遊記》第一六回:「唐僧乃是離避井的一個行腳僧。」也作「離背井」。
褒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鎮名。位於雲林縣,面積約三十七平方公里,開拓甚早,現今有糖廠設立。
衣錦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功成名就後榮歸故。《新唐書.卷九一.姜謩傳》:「昔人稱衣錦故,今以本州相授,所以償功。」也作「衣錦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在下的人。《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傳》:「嘗既不得進,乃載民船夜遁去。」《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堂堂縣令,屈尊去拜一個民,惹得衙役們笑話。」
礁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鎮名。位於宜蘭縣。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清嘉慶初年,先民至此,有坑谷而無水,稱之為「礁坑」。後因洪水,坑谷為砂石填埋,故稱之為「礁溪」。為著名溫泉風景區,有「小北投」之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醉後精神所進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績〈醉記〉:「阮嗣宗陶淵明等十數人,並遊於醉,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云。」南唐.李煜〈錦堂春.昨夜風兼雨〉詞:「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仙人所居住的地方。南唐.李中〈思簡寂觀舊遊寄重道者〉詩:「閒憶當年遊物外,羽人曾許駐仙。」
2.尊稱他人的籍貫、故里。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敢問先生仙何處,因何至此?」《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參頭,仙何處?」
3.使人忘記痛苦煩惱的美好處所。借指所愛女子的居處。宋.柳永〈留客住.偶登眺〉詞:「盈盈淚眼,望仙,隱隱斷霞殘照。」
入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能適應環境,隨遇而安。參見「入」條。明.湯顯祖《邯鄲記》第一三齣:「則怕珍饈不齊,老皇帝也只得隨入俗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