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扶餘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松花江平原,即今東北昌圖一帶。晉太康年間被鮮卑族打敗,至南朝宋、齊間即滅亡。
南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398~410),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鮮卑族慕容德所建,據有今山東省東半部及江蘇省東北部一帶。後為東晉劉裕北伐時所滅。
才高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乞伏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88)隴西鮮卑人。東晉時西秦建國之君,世為酋豪,受前秦封為南單于,鎮守勇士川(今甘肅省金縣東北)。旋趁秦亂,築所鎮城為都,國號西秦。
三言五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言兩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吳潛〈望江南.家山好〉詞(據《全宋詞.吳潛》引)家山好,不是撰虛名。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虧盈。退步是前程。  且恁地1>,捲索了收繩2>。六宇五胡3>生口面4>,三言兩語費顏情5>。贏得鬢星星。 〔注解〕 (1) 且恁地:姑且就如此。恁,如此。 (2) 捲索了收繩:收捲了繩索,比喻回轉田園,不問世事。 (3) 六宇五胡:全天下的異族人。六宇,指上下四方。五胡,指匈奴、羯、鮮卑、氐、羌五種自北方移居中原的胡人。 (4) 生口面:陌生人的是非口舌。 (5) 費顏情:難以揣測真情意。
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智有謀略。《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鮮卑傳》:「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
連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宵達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通宵達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齊書》中記載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蹟:北齊文宣帝高洋,是高歡的兒子。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在北魏朝中擔任大丞相,獨攬大權。北魏孝武帝因為不甘受高歡控制,逃出了洛陽,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後來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於長安,史稱西魏。原本統一的北方,至此分裂為西魏、東魏二國。東魏在高歡死後,大權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後來高洋廢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文宣帝年輕時,氣度恢宏,性情果斷,外柔而內剛。在位初期,留心國事,勵精圖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學,重用漢人,使魏晉以來的刑律削繁...
倚馬才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魏道武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371~409)姓拓跋,名珪。在位二十三年(西元386~409)。武功頗盛,建立北魏。使鮮卑人分地定居、從事耕種,並任用漢人。晚年因服食寒食散,性情大變、猜忌多疑,並誅戮大臣,後為次子紹所殺,廟號太祖。
圭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卑微窮困的人家。《三國志.卷八.魏書.公孫度傳》「誘呼鮮卑,侵擾北方。」句下裴松之注引《魏書》曰:「臣等生於荒裔之土,出於圭竇之中。」唐.陸龜蒙〈讀襄陽耆舊傳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詩:「伊余抱沉疾,憔悴守圭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