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6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希望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原則」是由德國哲學家布洛克(Ernst Bloch, 1885~1977)所提出來。布洛克於一九三七年希特勒(Adolf Hitler)興起後,與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er Schule)隨同流亡美國,因與法蘭克福學派中的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理念不同而受排斥。一九四九年回到東德,成為萊比錫大學(Universität Leipzig)的哲學名教授。後不見容於共產黨,於一九六一年移居西德,成為知名人物,多次獲學術成就獎,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地位。
  〔希望原則〕包括著作三冊,是他流亡美國於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七年寫成,一九五四年出版。該書出版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盼。如:「希望」、「盼望」、「望子成龍」。
心願。如:「願望」。
向遠處看。如:「遠望」、「瞻望」、「眺望」、「一望無際」。
名聲。如:「名望」、「聲望」。
拜訪、探訪。如:「拜望」、「探望」。
向。如:「望前看」、「望前走」。
接近。如:「坐三望四」。
滿月。如:「朔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盼望、期待。如:「希望」、「希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模範。如:「以身作則」。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希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有所期盼。如:「父母總是希望小孩將來能有所成就。」
2.心中的想望、期待。如:「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3.仰望。《周髀算經.卷下》:「冬至日加酉之時,立八尺表,以繩繫表顛,希望北極中大星,引繩致地而識之。」
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準則,亦適用於一般事物上。如:「堅持原則」、「做人要有原則,不可隨波逐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