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0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曲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指細小的事;禮、指行事的準則。〔曲禮〕原書已不可得見,由漢代儒者收拾殘餘的文句和前人的傳記合而為一,收錄於〔禮記〕之首,分上、下二篇。孔穎達〔禮記注疏〕認為曲禮、儀禮一事而二名,前者因其屈曲行事,而稱曲禮;後者見於威儀,而稱儀禮。其說法並不恰當,因收錄於〔禮記〕中的〔曲禮〕所載雖亦為〔儀禮〕中之曲折,但二者文辭不類,只因篇首以曲禮為名,不能認為即是〔曲禮〕原書之言。
  〔曲禮〕之內容,據孫希旦〔禮記集解〕說:「此篇所記,多禮文之細微曲折,而上篇尤致詳於言語、飲食、灑掃、應對、進退之法。蓋將使學者謹乎其外,而致養乎其內,循乎其末,以漸及乎其本。故朱子謂小學之支與流裔。而篇首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折不直的。如:「曲路」、「彎曲」、「曲線」。
使彎折。如:「曲膝」。
不對的。如:「曲解」、「是非曲直」。
轉彎的地方。如:「河曲」、「山曲」。
心中的隱情。如:「衷曲」、「心曲」。
委婉。如:「曲從」、「曲順」、「曲盡孝道」。
樂歌。如:「歌曲」、「舞曲」、「小曲」。
中國一種古典韻文。元朝時最盛行。如:「元曲」、「散曲」、「劇曲」。
量詞。用於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高歌一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字在我國經書與子書中論及的甚多;由我國本有「禮義之邦」的稱號,「禮」代表高度文化。「禮」字的意義,追本溯源,最明確的解釋見於〔禮記‧樂記〕,文字是「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即是說,禮是確定不移的道理。這個說法,用〔禮記‧禮運〕的一段話可以看出其依據:「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藝。其居人曰養。其行之以貨利、辭讓、飲食、冠昏(同婚)、喪祭、射御、朝聘」。這段話表示「禮」是以天或道為本,見於自然現象,存在於幽明之中。在人這一方面,是諸般行事的規範。是由最高的抽象原則而來。
曲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首篇篇名。分上下二篇。以其篇記吉、凶、賓、軍、嘉五禮之事,明其委曲,故稱為「曲禮」。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