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Nomei)一書為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的著作。他有兩本重要著作:一為〔理想國〕(Republic),一即此書,二書皆為對話體,即仿效其師蘇格拉底(Socrates)之回答體。其著作的體栽雖仿效其師,但思想卻與其師大相逕庭。〔法律〕一書是其晚年的著作,且為一完成的著作。該書對於當時的體制提出多項改革的理念,與其〔理想國〕烏托邦色彩極濃的情形不同。在〔法律〕中,他闡釋教育的意義為:「如今我所謂的教育即訓練,是將道德的本性,以適當的習慣授給兒童,在歡欣、友誼、痛苦、憎恨中,正確地傳授給兒童的心靈,在其尚不能予以了解這個意義之前,一俟兒童理性成熟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則、規章。如:「法律」、「定律」、「金科玉律」。
約束。如:「自律」、「律己甚嚴」。
音樂的節拍、高低。如:「旋律」、「音律」。
統一。如:「一律」。
律詩:一種詩的體裁。有固定的格式,並講究押韻、對仗等。有五言與七言兩種。
法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適用於所有人的規範。《爾雅.釋詁》:「法,常也」,指規範整齊及治罪處罰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體適用之意義。現指國家機關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規範。《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律。」今泛指法令與法規。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