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23.5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駢字類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駢字類編〕,凡240卷,清聖祖敕編,張廷玉等編纂。雍正年間內府原刊本;光緒13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民52年(1963)臺北學生書局影印本。
  該書自清康熙58年(1719)開始編纂,至雍正4年(1926)成書,前後歷時共計8年。參考的資料,包括經、史、子、集等古代典籍;但韻文只限於詩賦,未收戲曲。所收詞條,以具有雅馴、對屬性質,且兩字駢連一起的連語(即雙音詞)為主,故名駢字;而所收的詞條,又是按該詞條首字字義所屬的類別,分門別類編排,故名類編。是一部查考詞藻的官修工具書,與當代同時而略早的類書--〔佩文韻府〕,是相為表裡的姊妹書。編纂的目的,都是為了當時文人屬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文字」、「字母」。
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圓」。
書體。如:「顏字」、「柳字」。
根據本名而另外取的別名。如:「白居易字樂天」。
古時指女子許嫁。如:「待字閨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結、綴合。如:「編髮」、「編織」、「編草蓆」。
順次排列。如:「編列」、「編組」、「編排」、「編印」。
排比的次第。如:「編次」、「編號」。
收集整理,組織成書。如:「編輯」、「編校刊」、「編字典」。
古代書籍以竹簡編聯而成,所以書一冊稱為「一編」,現則泛稱書籍為「編」。如:「宏編巨著」。
捏造、用謊話騙人。如:「編一套謊言。」
創作。如:「編歌」、「編曲」、「編劇本」。
量詞:A>計算書籍章節編目的單位。如:「老殘遊記共分三編。」B>計算同類或相似的書籍分套成編的單位。如:「四部叢刊分初編、續編、三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如:「類似」、「相類」。
由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聚合而成的種別。如:「人類」、「種類」、「類別」、「分門別類」、「物以類聚」。
大概、大抵。如:「大類」、「類皆如此」。
量詞。用於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馬並駕一車。《說文解字.馬部》:「駢,駕二馬也。」
2.兩匹馬並行。唐.薛濤〈送鄭眉州〉詩:「雙旌千騎駢東陌,獨有羅敷望上頭。」
3.兩物並列。宋.曹勛〈出入塞詩.序〉:「聞南使過,駢肩引頸,氣哽不得語。」
1.兩物相連的。如:「駢拇枝指」。
2.有對偶的。如:「駢句」。唐.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
1.齊併的。唐.韓愈〈雜說〉:「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表示並聯的性質狀態。唐.柳宗元〈游黃溪記〉:「祠之上兩山牆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
1.地名。春秋時齊邑,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臨朐縣。
2.文體名。講究句式整齊、對仗工整、辭藻華麗的文體。如:「駢文」、「駢體文」。
3.姓。如春秋時齊有駢邑。
駢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聯綿字。如天地、山巒、彷彿、逍遙等。此類詞書有清代康熙時編的駢字類編和程際盛的駢字分箋。
類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照性質分類編錄。《明史.卷一一三.后妃列傳一.成祖仁孝徐皇后》:「嘗採《女憲》、《女誡》作《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嘉言善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
2.依照性質分類編輯的圖書。如《類編草堂詩餘》、《駢字類編》、《篇海類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