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曲名,一、日本宮廷雅樂舞樂名稱之一。係雜樂,左方舞樂。舞者二人,第一人胸前掛一面壹鼓,第二人胸前一面二鼓,手持捊。舞樂順序:一、〈平調調子.音取〉;二、〈當曲〉(《裹頭樂》);三、〈重吹〉,最初以太鼓,其次為三管助奏,舞者邊擊胸前所掛之鼓,邊退場。二、據說此舞係中國古代天子祭神之舞樂,但缺少具體文獻,姑存其說。
《舞樂圖說》、《雅樂》。
一鼓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擊第一通鼓,戰士們最能鼓足勇氣。語本《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舊唐書.卷一九五.迴紇傳》:「奮其智謀,討彼凶逆,一鼓作氣,萬里摧鋒,二旬之間,兩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饒鴻生在兩江制臺面前告奮勇的時候,不過是個一鼓作氣,他說要遊歷英、法、日、美四國,不免言大而夸。」
一鼓而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形勢有利或士氣最旺盛時,勇往直前,一舉完成任務。《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梁人志在澤、潞,不備東平,今鄆州單弱,固可一鼓而下之。」明.沈采《千金記》第二八齣:「昨日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逕截趙魏,掩其不備,一鼓而下。」
一鼓一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吹一唱。即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這兩個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脫得些,大家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盡、窮盡。如:「盡心竭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陽,殿下自領精銳,速據成皋,養威蓄銳,以逸待勞,出奇計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史稿.卷二二三.布占泰列傳》:「我利速戰,但慮彼不出耳。今既出,平原廣野,可一鼓擒也!舍此不戰,厲兵秣馬,何為乎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振起。《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如:「興風作浪」。《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