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7.32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長柄,無品(無按音格),三條弦,琴筒為方形圓角,上蒙蟒皮。有大三弦與小三弦之分。俗稱為「弦子」。
三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1)形體較大的三弦。北方曲藝大鼓書、單弦牌子曲常用的伴奏樂器。(2)彞族樂器。流行於雲南省彌勒、宜良、巍山等彞族居住的地區。琴桿、琴筒均為木製,蒙羊皮。
三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說唱藝術。流行於河南,初為一人腿縛節子,懷抱三弦自彈自唱,後發展為一至三人演唱,演唱者自擊小銅鈸或八角鼓,旁有三弦或墜胡伴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在弓上的線。如:「弓弦」。
彎曲如弓的月亮。如:「上弦」、「下弦月」。
樂器用來發聲的線。如:「琴弦」、「改弦易轍」。
指弦樂器。如:「管弦樂」。
數學上指:A>連接圓周或曲線任意兩點的線段。B>古代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邊。如:「句股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擊弦樂器。目前所見中國最早的擊弦樂器,自戰國至隋唐廣泛流行,宋代以後失傳。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演奏時以左手按弦一端,右手執竹片擊弦發音。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旁若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4) 筑: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 (5) 和:音ㄏㄜˋ,應和。 (6) 已而:過了不久。
眉飛色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花月痕》第六回:「慢慢的讓酒吃菜,聽那曼雲等,或二簧,或小調,抑揚亢墜,百轉嬌喉;合著琵琶、洋琴、三弦諸般樂器的繁音促節;已是眉飛色舞,豪情勃發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樂樂器,為弦樂器的一種。如:「古箏」、「箏樂」。
風箏:一種以紙黏在紙架上製成的玩具,可用線牽住放於空中飛動。現今材料已不只限於紙,也有用塑膠或其他材料製成的。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等其他奏法。大提琴有五度調音的四根弦: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位於樂譜上低音譜表下二線),G弦(第三弦),D弦(第二弦),以及A弦(第一弦;低於中央C);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音樂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或高音譜號。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絃樂器。在管弦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也是非常為人們所喜愛的獨奏樂器。結構組成類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標準高約48英寸,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使用材質:琴身:木制結構,以槭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