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30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三位帝王。三皇是哪三位帝王,歷來說法不一,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天皇、地皇、泰皇;或指天皇、地皇、人皇;或指伏羲、神農、女媧;或指伏羲、神農、黃帝;或指伏羲、神農、燧人;或指伏羲、神農、祝融。也稱為「三家」。
三皇五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周禮.春官.外史》:「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呂氏春秋.孟秋紀.禁塞》:「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君主。如:「三皇五帝」、「女皇」。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yì lù tóng guī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02.《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參考詞語︰殊路同歸注音︰ㄕㄨ ㄌㄨˋ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shū lù tóng guī釋義︰即「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史記.卷二三.禮書》:「蓋受命而王,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 02.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崇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超過、超越。《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
禮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曲禮上》太上1>貴德,其次2>務施報,禮尚3>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注解〕 (1) 太上:上古時代,指三皇五帝之時代。 (2) 其次:指三王之世。 (3) 尚:注重,重視。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子.九守》老子曰:「天道極即反,盈即損1>,日月是也。聖人日損而沖氣,不敢自滿,日進以牝2>,功德不衰,天道然也。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好貴而惡賤,眾人為之,故不能成,執之,故不能得。是以聖人法天,弗為而成,弗執而得。與人同情而異道,故能長久。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即正,其盈即覆。夫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而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 〔注解〕 (1) 損:損傷、毀壞。 (2) 牝:音ㄆ|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跡。《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軼五帝之遐跡兮,躡三皇之高蹤。」唐.李白〈謁老君廟〉詩:「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乖違、別離、分開。同「暌」。《玉篇.目部》:「睽,乖也。」《莊子.天運》:「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唐.成玄英.疏:「睽,離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