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舍     
瀏覽人次:255 收藏人次:0
1.九十里。《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2.三座星宿的位置。《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賞君,今昔熒惑,其徙三舍。」《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四》:「愧無魯陽德,迴日向三舍。」
3.宋代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合稱「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條件,由外舍升內舍,再由內舍升上舍。見《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28469 收藏人次:3153155
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儒林外史》第一○回:「賢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鏡花緣》第五六回:「非獨本郡眾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閨才,亦當退避三舍哩!」
辟君三舍     
瀏覽人次:1905 收藏人次:0
三舍,古代以一舍為三十里,三舍則為九十里。辟君三舍指退兵九十里。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後比喻遇到實力很強的對手,為避免正面衝突折損太多,乃主動讓步,不與人爭。如:「君才能出眾,為不世之才,吾等俱應辟君三舍矣。」也作「退避三舍」「退徙三舍」。
避君三舍     
瀏覽人次:1506 收藏人次:0
禮讓君而退避三舍。見「退避三舍」條。01.宋.劉克莊〈題蔡炷主簿詩卷〉詩:「放子一頭嗟我老,避君三舍與之平。」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570 收藏人次:0
引申為退讓不與人爭。參見「辟君三舍」條。漢.王充《論衡.變虛》:「夫三惡言不能使熒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熒惑退徙三舍?」
三舍     
瀏覽人次:405 收藏人次:0
  三舍法為宋代太學所施行之外、內、上三舍之制。據[宋會要輯稿.崇儒一],神宗熙寧四年(1071)十月,中書門下言,近制增廣大學益置生員;太學生員,分三等,以初入學生員為外舍,不限員,自外舍升內舍,內舍升上舍,上舍以百員、內舍以二百員為限。其生員各治一經,從所講之官受學。主判官、直講,逐月考試到優等舉業,並申納中書;學正、學錄仍於上合內逐經達二員充。如學行卓然優異者,委主判及直講保明聞奏,中書考察取旨除官;其有職事者授宮訖,仍舊管勾,候直講、教授有缺,次第選充。
  三舍法之構想,始於仁宗時歐陽修曾奏請立三舍以養生徒。神宗熙寧初,已分為內、外兩舍。雖然熙寧時,太學已分三舍,但升舍法直...
退三舍     
瀏覽人次:117 收藏人次:0
三舍     
瀏覽人次:61 收藏人次:0
三舍巨星介     
瀏覽人次:31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鈍角三角形,中央子午線的殼寬度最大,前後兩背緣彎曲,傾斜, 膨脹。腹緣的中央子午線前方稍微凹入,兩側稍微突出。殼表光滑。殼體爲二等邊大鈍角三角形,膨脹,前端大於後端。背緣最高點位於殼體的中央子午線上,前後背緣近於直伸。前緣爲小圓緣弧形,後緣爲小圓角形,突出。腹緣爲腳掌形凹入,有腳掌形的構造,全緣三分之一部分凹入,後三分之二部分突出。殼表光滑,粗糙,有細微的顆粒及細毛孔。
    
瀏覽人次:17760 收藏人次:2356171
5.量詞。古代計算行軍里數的單位。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