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朔日,農曆的每月初一。《書經.舜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漢.孔安國.傳:「上日,朔日也。」
2.佳日、佳節。唐.李乂〈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制〉詩:「上日登樓賞,中天御輦飛。」唐.杜甫〈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愛客滿堂盡豪傑,開筵上日思芳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特定的一日。如:「國慶日」、「生日」。《書經.舜典》:「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胡思亂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又想起上日平兒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日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一壁胡思亂想,來至房中,拉了襲人,細細的告訴他緣故。」
晃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搖曳擺動,閃爍不定。宋.蘇軾〈過宜賓見夷中亂山〉詩:「江寒晴不知,遠見山上日。朦朧含高峰,晃蕩射峭壁。」也作「幌蕩」、「晃盪」。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性,縱然生命的年輪裡,有太多時代的轍痕,在他作品中,卻能將根鬚吸收的人生經驗加以昇華,復能在文路上日益精進,無論是理性的哲思,或是抒情的時代刻劃,都給人寬厚的溫暖、清明的指引、心靈的饗宴,彷彿那濃濃的樹蔭。   (蔡倩茹《王鼎鈞論》)王鼎鈞的文學生命豐富。論時代,他歷經抗戰、內戰、台北時期和紐約時期;論文學潮流,眼見寫實主義掛帥、現代主義掛帥到後現代。文學發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導向,黨部導向,學院導向,本土導向和市場導向幾個階段,兼收並蓄,取精用宏,以 "良工式古不違時" 自我經營,頗耐時潮淘洗。   (袁直慕《王鼎...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說倭寇的組成最初都來自日本(時稱倭國),故此被統稱為倭寇。及至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日本幕府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減少。二說來自中國、東南亞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於東海,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也被歸於倭寇之列。 明朝時期明太祖、成祖時期,在沿海嚴加防範倭寇,幾次殲滅入侵倭寇,倭寇不致形成大患。明世宗嘉靖年間,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搶劫情況日益嚴重。他們與內地奸民相互結納,佔有島嶼,進擾州縣,到處燒殺。這時衛所制度已經廢弛,軍隊腐化情形嚴重,毫無戰力可言,如何應付倭寇...
鍾理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倒的生活及鄉野農村的農耕的體驗倒成了他文學的養分。作者以四十六歲英年早逝,身後留下了約六十篇作品,加上日記、書簡,共約六十萬字左右。 觀點鍾理和的大部分作品,則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完成,而這些作品又 恰似他的生命之流,潺潺流出,最早的是他的同姓之戀──《苙山農場》 ,其實就是〈奔逃〉經過,以及在異地他鄉的困苦生活體驗。回到台灣之 後,他記下了戰後家鄉的景象──「故鄉」四部。他的病中體驗,病院見 聞,都是身歷其境、親身承當者才有的生命心得。鍾理和的作品告訴我們,面對倍於常人的生命波折、生活煎熬 ,鍾理和卻有一顆不屈服的靈魂...
日精月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的精氣、精華。《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西遊記》第一回:「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
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的提攜與照顧,使青年時期的陳千武,毅然決然地發願走上文學之路。陳千武就讀台中一中五年級時,正好逢上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改姓名運動」,透過各種管道利誘威嚇,改台灣姓名為日本姓名,陳千武在台中一台校內開始帶頭反抗此政策,因而遭到學校以留校查看懲處,其後陳千武被記以操行成績丙等畢業,無法繼續升學。畢業後,入台灣製麻會做機械工,次年即被徵調為「台灣特別志願兵」,前後四年,經歷太平洋戰爭,並成為戰俘,輾轉於南洋群島的戰場與集中營,至戰後一年,一九四六年,被遣返台灣。這次戰火經驗,不僅在陳千武的左手臂上留下永遠的傷痕,同時也一生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