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73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面蹶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小孩子很頑皮、耍賴不聽話。上,本字未定,從俗暫用。例:這個細人仔上面蹶蹶,無人管得佢聽。(這個小孩子很頑皮不聽話,沒人管得動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部。如:「顏面」、「面貌」、「面容」、「笑容滿面」。
身分、地位。如:「面子」、「情面」。
外在的風采、情況。如:「門面」、「體面」、「場面」、「局面」、「世面」。
物體的外表或上方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封面」、「表面」。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向著、對著。如:「面壁思過」、「背山面水」。
當面。如:「面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量詞:A>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B>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顛仆、跌倒。《淮南子.精神》:「形勞而不休則蹶,精用而不已則竭。」《元史.卷一九四.忠義傳二.喜同傳》:「喜同突圍將自拔,賊橫刺其馬,馬蹶,喜同鞭馬躍而起,手斬刺馬者。」
2.快跑、快走。《國語.越語下》:「臣聞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
3.失敗、挫敗。如:「一蹶不振」。《荀子.成相》:「主之孽,讒人達,賢能遁逃,國乃蹶。」
4.踏、蹈。《文選.揚雄.羽獵賦》:「蹶松柏,掌蒺藜。」唐.李白〈大鵬賦〉:「爾乃蹶厚地,摩太清,亙層霄,突重溟。」
急速、突然而起。《莊子.在宥》:「廣成子蹶然而起。」《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傳下.文帝諸子傳》:「鑠既歸義最晚,常懷憂懼,每於眠中蹶起坐,與人語亦多謬僻。」
踢。漢.王充《論衡.論死》:「使舒手而擊,舉足而蹶。」《紅樓夢》第六五回:「原來二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踶起來。」
上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的表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讀書的桌子上寫一紙條貼著,上面寫道:『不可學天長杜儀!』」《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
2.前頭。《朱子全書.卷二.學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於後學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卻沒下面一截事。」《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位走進書房,見上面席間先坐著兩個人,方巾白鬚,大模大樣。」
3.上級、上司。《朱子語類.卷一一一.論民》:「所說救荒賑濟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數不節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嚴緊,秀才不敢賣,到是把考等第的開個名字來補了稟罷。」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兒子出去之後,文章上面倒也學得有限。」
5.裡面。《儒林外史》第二○回:「這兩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詩,雖沒有甚麼好,卻是一生相與的人都在上面。」
蹶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作敏捷的樣子。《詩經.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蹶蹶。」唐.孔穎達.正義:「釋詁云:『蹶,動也。』釋訓云:『蹶蹶,敏也。』」
2.驚動的樣子。《莊子.至樂》:「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唐.成玄英.疏:「蹶蹶,驚動貌。」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