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75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赤貧、極貧。《南齊書.卷三.武帝紀》:「凡下貧之家,可蠲三調二年。」《南史.卷七○.循吏傳.何遠傳》:「居數郡,見可欲終不變其心,妻子飢寒如下貧者。」
2.極為貧窮的人。《管子.度地》:「令甲士作隄大水之旁,……令下貧守之。」《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又郡縣每因徵發,輕為姦利,詭責羸弱,先急下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窮困的。如:「貧困」、「貧戶」、「貧民」、「貧賤」、「貧窮」。
不足、缺乏。如:「貧血」、「貧乏」。
貧嘴:罵人多嘴。如:「你少貧嘴了,當心挨罵。」
開源節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富國》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1>,事業得敘2>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3>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4>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注解〕 (1) 百姓時和:百姓能得天之和氣,農事豐收。 (2) 事業得敘:耕稼農作得依照季節的規律,國君不奪農時。敘,次第。 (3) 等...
往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處處。《管子.度地》:「令下貧守之,往往而為界,可以毋敗。」《魏書.卷四二.堯暄傳》:「初,暄使徐州,見州城樓觀,嫌其華盛,乃令往往毀撤,由是後更損落。」
時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現在、眼前。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二折:「雖然是時下貧,有朝發憤日,那其間報答恩德。」《老殘遊記》第三回:「兩邊字畫多半是時下名人的筆墨。」
節流開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源節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荀子.富國》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1>,事業得敘2>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3>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4>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 〔注解〕 (1) 百姓時和:百姓能得天之和氣,農事豐收。 (2) 事業得敘:耕稼農作得依照季節的規...
中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擁有中等財產的人家。南朝齊.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下貧無兼辰之業,中產闕洊歲之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