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偏不倚     
瀏覽人次:10348 收藏人次:428903
一點也沒有偏差。《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宋.朱熹.章句:「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不料鄞縣縣大老爺,從門前經過,這盆水不偏不倚,恰恰潑在縣大老爺的轎子頂上。」
    
瀏覽人次:31344 收藏人次:989213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23393 收藏人次:3767757
3.偏斜、側偏。如:「不偏不倚」。《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瀏覽人次:18547 收藏人次:2476733
1.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見」、「不偏不倚」。《書經.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過猶不及     
瀏覽人次:73841 收藏人次:3651521
好)與(語氣詞)?’子曰‘過猶不及。’” 4.相似、相反詞 4.1相似詞 無 4.2相反詞 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倒好處 5.例句 讀書不能過猶不及,不讀書沒知識,但也不能只讀書不管其他事。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35713 收藏人次:2418429
《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17290 收藏人次:496317
「夜以繼日」就是以夜晚接續著白天的意思,是說用夜晚的時間來繼續做白天未完成的工作。這句成語出於《孟子.離婁下》,孟子以上古聖王為例,說明他們治國、愛民的德政。夏禹是個厭惡美酒而喜好有意義、合理言論的人。商湯持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用人惟賢,因此任用賢人沒有固定的常法。周文王把已經安定的人民,視同傷者,加以愛護,不敢勞動;追求正道,彷彿永遠沒有終止,不敢自滿。周武王從不輕慢身邊的臣子,也不會遺忘遠方賢德的諸侯。周公想要兼備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以實施禹、湯、文、武四位賢王的德政。當發覺做的有與聖王不合的地方,就仰著頭思考,白天想不出來時,夜晚就繼續地思考,幸而想通了,就會高興地坐等天亮,以便...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14323 收藏人次:0
上學基礎,與之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行為或情緒表現的中庸是相對由個人來取決的,可是這並不是任意的取決,而是根據所有人共通的理性,而具體可以作為請教的對象,則是具有實踐智慧的有德者。這也意味著道德有其客觀的標準,而此一標準取決於有德行者的理智判斷。亞里斯多德德行論倫理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行倫理學英文關鍵字:virtue eth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
中庸     
瀏覽人次:12277 收藏人次:265772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11922 收藏人次:823358
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