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祭祀祖廟。比喻國祚無法傳承、延續。晉.盧諶〈贈劉琨詩〉:「夫差不祀,釁在勝齊。」晉.張載〈劍閣銘〉:「洞庭孟門,二國不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拜。如:「祭祀」、「祀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慢、輕賤。如:「侮慢」。《史記.卷四.周本紀》:「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同的。《左傳.僖公十年》:「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
侮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怠慢。《史記.卷四.周本紀》:「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
殄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滅盡、滅絕。《國語.周語下》:「以殄滅無胤,至于今不祀。」《文選.棗據.雜詩》:「吳寇未殄滅,亂象侵邊疆。」《三國演義》第二○回:「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