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苟言談     
瀏覽人次:445 收藏人次:0
不隨便說話,形容人謹言慎行。如:「他這人不苟言談,不可隨便開玩笑。」
    
瀏覽人次:33511 收藏人次:4783244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苟且: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瀏覽人次:31835 收藏人次:10438547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15186 收藏人次:2150578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6107 收藏人次:2082201
說話或討論。如:「談心」、「會談」、「交談」、「健談」、「談天說地」、「紙上談兵」。
言論、話語。如:「美談」、「奇談」、「趣談」、「老生常談」。
不苟     
瀏覽人次:1398 收藏人次:0
不輕易、不草率。漢.司馬相如〈上林賦〉:「箭不苟害,解脰陷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三國演義》第五七回:「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言談     
瀏覽人次:656 收藏人次:141240
言說談論。《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紅樓夢》第六三回:「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閒雲。」
苟言     
瀏覽人次:289 收藏人次:0
言語輕率不當。《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願訪問百僚,有違臣言者,臣當受苟言之罪。」
一絲不苟     
瀏覽人次:36436 收藏人次:3461987
「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不苟言笑     
瀏覽人次:23888 收藏人次:3479222
不隨便說笑。通常用來形容人一板一眼,嚴肅而不易親近。《清史稿.卷五○○.遺逸列傳一.朱之瑜》:「之瑜嚴毅剛直,動必以禮。平居不苟言笑。」《野叟曝言》第六四回:「木四姐端莊貞靜,不苟言笑,你怎說此話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