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4.88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識好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辨別好壞。指人糊塗,不知事情的是非或輕重。《西遊記》第九二回:「我師不識好歹,上橋就拜。我說不是好人,早被他侮暗燈光,連油碰我師一風攝去。」《文明小史》五二回:「你們這班牛馬奴隸,真真不識好歹!難道我們還來謊騙你不成?」也作「不知好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事、惡事。如:「為非作歹」、「不知好歹」。
惡的、不好的。如:「歹念」、「歹意」、「歹徒」。
好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好與壞。《紅樓夢》第三七回:「憑他怎麼糊塗,連個好歹也不知,還成個人了。」也作「好賴」、「好癩」。
2.意外的變故。多指有性命之憂。《水滸傳》第五一回:「哥哥救得孩兒,卻是重生父母。若孩兒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3.無論如何。《紅樓夢》第七回:「他女兒聽說,便回去了,還說:『媽好歹快來。』」也作「好賴」、「好癩」。
4.分出高下。《西遊記》第一九回:「老孫還要打開那門,與他見個好歹,恐師父在此疑慮盼望,故先來回個信息。」
5.隨便、不問究竟。《紅樓夢》第八○回:「也不知誰使的法子,也不問青紅皂白,好歹就打人。」
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懂得、不明曉。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遊子久不歸,不識阡與陌。」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
2.不認識。《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孔融不識其人,不敢開門。」《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卻叫許明不須同往,都到村相遇,作為不識的樣子。」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是再有幾個,也打死了。正是打死不如放生,且饒你教你活幾年耳。已後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那妖仙不識好歹,演一演,就來鉤腳;被大聖閃過鉤頭,趕上前,喝聲「休走!」那妖仙措手不及,推了一個蹼辣,掙扎不起。大聖奪過如意鉤來,折為兩段;總拿著又一抉,抉作四段,擲之於地道:「潑孽畜!再敢無禮麼?」那妖仙戰戰兢兢,忍辱無言。這大聖笑呵呵,駕雲而起。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西遊記》第八○回:「似你這個重色輕生,見利忘義的饢糟,不識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綁在樹上哩!」
不知好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辨別好壞。指人糊塗,不知事情的是非或輕重。《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丈人鄭老爹見女婿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著實教訓了一頓。」《紅樓夢》第二四回:「你小人兒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個主意。」也作「不識好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