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8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策劃計謀的人。法律上則指教唆、主使他人從事犯罪行為的人。如:「檢方正漏夜偵察這件搶案的主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議、籌劃。如:「謀劃」、「圖謀」、「謀反」、「不謀而合」。
計畫、策略。如:「計謀」、「謀略」、「陰謀」、「有勇無謀」。
營求。如:「謀職」、「謀生」。
暗中算計、陷害。如:「謀害」、「謀財害命」。
有策略的。如:「謀士」、「謀臣」。
謀面:見面。如:「我們只通過信,還未曾謀面。」
監守自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處《明律‧刑律》:「凡監臨生事,自盜倉庫錢糧等物,不分首從,併贓論罪。」 譯文凡是負責監察的人,自己盜竊倉庫錢糧等財物,不分主謀、共犯,一律依贓物定罪 釋義看守的人就是偷竊者。指藉職務之便,竊取自己看管的財物。
噍吧哖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起源3 經過4 關鍵字5 出處 前言噍吧哖事件的主謀者是余清芳,所以此事件又被稱為「余清芳事件」;余清芳透過台南市的廟宇西來庵招募黨徒,西來庵是其密謀起事之地,所以此事件也被稱為「西來庵事件」;而抗日行動爆發的地點在噍吧哖,所以通稱此事件為「噍吧哖事件」。 起源余清芳生於1875年的屏東,後遷居路竹。小時候進過私墊讀漢學,做過雜貨店傭工。日本佔台後,他進過公學校就讀,所以略通日語。21歲左右當過基層警員巡查補,不過,根據日方資料,余清芳在巡查補任內,因為涉嫌詐欺案遭解職。因平日熱衷宗教,常奔波各地寺廟看扶...
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任人利用、擺布的人。[例]在這事件中,他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其實主謀者另有其人。
范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初,范曄不願意入夥,但最終還是參加了劉義康集團。是年十一月,造反事發,並有人告密宋文帝,說范曄政變主謀。范曄不承認參與謀反,孔熙先把他寫的文件、信札等物呈上,范曄只得認罪。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的罪名被滿門抄斬,在獄中寫有《獄中與諸甥侄書》。時年48歲。范曄年少時,其兄范晏常說:「此兒進利,終破門戶。」終如晏言。王鳴盛《十七史商榷》的〈范蔚宗以謀反誅〉,是為范曄翻案的文章。 觀點無神論范曄是個無神論者。在《後漢書》裡,他猛烈抨擊了佞佛。認為佛教奇譎不經,尤其不屑於其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的說法。並對信佛的漢桓帝進行...
不分主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情的主謀和附從者,作相同的處置。如:「對涉案的所有罪嫌,檢察官建議,不分主從,一律處以重刑。」也作「不分首從」。
蔣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報機構涉及派遣幫派人士到美國本土刺殺寫了《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相關的人證無法直接證明蔣孝武是背後主謀者。而此案引起美國方面的極大不滿。11月12日,他下令執行「一清專案」掃黑行動,將其中2個幫派人士抓獲。1985年1月10日,他又下令逮捕涉嫌此案的軍事情報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要求徹查此案。7月1日,蔣經國下令取消「國防部情報局」,將該局業­務與參謀本部特種軍情室合併,另組「軍事情報局」,由參謀總長負­責指揮。該局局長由原八軍團司令盧光義擔任。此後一直到過世,蔣經國在情­治首長出缺時,寧以軍...
供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認自述。如:「根據涉嫌人的供述,本案的主謀另有其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