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5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題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目錄1 介紹2 目的3 優點4 缺點5 參考書目 介紹 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e apperception test, TAT)是摩根(C.D.Morgan)和莫瑞 (H•A•Murray)於1935年所編制,屬於人格測驗的一種。是專門研究幻想的一種方法,後來出版《主題統覺測驗》一書。全套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醒。如:「大夢初覺」。
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如:「知覺」、「味覺」、「幻覺」。
發現。如:「發覺」、「察覺」、「驚覺」、「自覺」。
領悟、感悟。如:「覺悟」。
賢智之人。如:「先覺」。
啟發、告訴。如:「使先知覺後知」。
睡眠。如:「睡覺」、「睡午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丈量、度量。如:「測量」、「目測」、「測定」、「測試」。
推想、估量。如:「預測」、「推測」、「猜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額。如:「文身雕題」。
標識、寫在上面。如:「題字」、「題識」、「題名」、「題詩」。
詩歌、文章、演講等所標立的名目。如:「文題」、「詩題」、「標題」。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條目。如:「試題」、「考題」、「選擇題」、「問答題」。
評論。如:「品題」、「題評」。
題目:A>指試題。如:「這次考試題目困難嗎?」B>指詩歌、文章的名目。如:「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量詞。用於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試。如:「測驗」、「試驗」、「考驗」。
檢查。如:「檢驗」、「查驗」、「驗血」。
經測試而有效果的。如:「靈驗」、「應驗」。
嘗試而有心得。如:「經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相傳的體系。如:「傳統」、「系統」、「道統」、「血統」。
總括。如:「統計」、「統算」、「統括」。
集結合一。如:「統一」、「統合」。
率領、統領。如:「統率」、「統治」。
器物圓而中空的部分。通「筒」。如:「短統襪」、「長統靴」。
主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要論點。如:「今天開會討論的主題是什麼?」
2.文藝作品中所欲表現的中心思想。如:「主題明朗」、「主題正確」。
3.音樂上指樂曲中顯著而富有特色的主要旋律,為一樂曲的核心,亦為樂曲發展的要素。有些大型作品會包含數個主題,而有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等之分。theme中譯名。
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一定標準測量能力或成績的方式。如:「智力測驗」、「學科測驗」。
統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覺是康德(I. Kant, 1724~1804)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有兩層意義:就感官經驗而言,是認知主體將偶發的或經驗上的心理狀態統合而成為屬於自己的統合經驗;就知性層次而言,是認知主體將直觀所得的內容,用內在於人的先驗範疇形成普遍有效的判斷。
  康德為解決知識如何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問題,首先探討「先天知識如何可能」。他宣稱主體在認知的過程中,先對經驗界的對象,經過時間、空間的感性直觀形式作用,所形成的許多內容作為概念。然而經過感性作用後的概念並未具有普遍性,仍屬於認知主體主觀的直觀內容。基於知識具有普遍性及必然性的要求,康德進一步以知性的十二範疇將主觀的直觀內容轉化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