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乞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名。古代西域風俗歌舞。又稱《潑湖乞寒》或《潑寒胡戲》、《渾脫舞》、《蘇幕遮》等。最初可能與佛教有關,印度、緬甸都有淋雨,和互相潑水為戲的習俗,印度名《蘇幕遮》含有聚會之意。該舞係沿絲綢之路,經中亞諸國(康國),前蘇聯撒馬爾罕,經新疆,龜茲(庫車)、高昌(吐魯番)傳到長安稱《潑胡乞寒》,可能為潑水節儀式的演變。其後成為群眾性規模大的樂舞活動。最早的文獻記載,《周書.宣帝紀》:「大成(西元579)十二月甲子,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宮人,內外命婦,大列伎樂,又縱胡人乞寒,用水澆沃為戲樂。」《新唐書.西域傳》康國條:「以十二月為歲首,尚浮屠法,祠祆神,出機巧技,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潑為樂」可見在中亞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冬時天氣冷的季節。與「暑」相對。如:「寒假」、「寒暑易節」。
冷。如:「寒冷」、「寒流」、「寒帶」、「寒意」、「酷寒」、「天寒地凍」、「飢寒交迫」。
害怕。如:「心寒」、「膽寒」。
貧窮、窮苦。如:「清寒」、「寒門」、「寒苦」、「貧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別人討取。如:「乞求」、「乞討」、「乞食」、「乞憐」。
乞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
外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遠方、外地。《南史.卷三二.王弘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請諸位喫著說道:『像這樣東西,也是外方來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