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亂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擾亂軍隊的布署。《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2.混亂或潰散的軍隊。《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焚燒宮室,搶掠庫藏,祭公已死於亂軍之中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混淆。如:「以假亂真」。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請求。《董西廂》卷三:「昨日亂軍至寺,夫人禱我退賊之策。」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八.楊誠齋軍門》:「公嘗入陛見,其署篆者暴虐,激變營兵,亂軍蒲大芳揭竿而起。」
驚天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鼓吹》引晉.傅玄〈朝會賦〉:「震天動地,蕩岳薄風。」 02.《三國演義.第四一回》:「雲拍馬在亂軍中尋覓,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 參考詞語︰動地驚天注音︰ㄉㄨㄥˋ ㄉ|ˋ ㄐ|ㄥ ㄊ|ㄢ漢語拼音︰dòng dì jīng tiān釋義︰即「驚天動地」。見「驚天動地」條。 01.元.無名氏《陰山破虜.第三折》:「奪魁喊聲競起,動地驚天怒似雷,無賽比,霎時間霧騰殺氣,不辨個南北東西。」 02.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沒來由犯王法,不隄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
尋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求。唐.元稹〈遣行詩〉十首之七:「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警世通言.卷十二.范鰍兒雙鏡重圓》:「但聞四野號哭之聲,回頭不見崔氏。亂軍中無處尋覓,只得前行。」也作「尋求」、「尋找」。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羽溫酒斬華雄為漢末、魏晉以來的傳說,按史華雄實為孫堅所殺;土山約三事是關羽戰敗被擒而投降;文醜實死於亂軍之中。而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戰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身高樣貌等都為虛構。《三國演義》對於關羽自負的性格也加以誇大,如諸葛亮問關羽若曹、孫同時來侵,關羽回答要分兵拒之,關羽不滿馬超時要入川比武,關羽拒婚時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說的藝術創作。 戲劇電影中國傳統戲曲中關羽的角色,以民間傳說、野史、《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作,其臉譜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之說法即由關羽臉譜而來。勾丹鳳眼,雙眼俊秀...
李自成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經歷2 清兵入關3 關鍵字4 出處 經歷李自成之亂(The Rebellion of Li Zicheng)是明朝末年發生的動亂,造成清朝的建立。李自成由驛卒而當兵。崇禎二年(1629年),軍隊調防時,他在榆林投身亂軍。高迎祥被捕後,繼高之稱號為「闖王」,但勢力不振。崇禎十三年(1640年),華北發生大饑荒。隱匿四川山中的李自成,轉往河南開始活動,統一各地叛軍,形成一大勢力。之後獲杞縣的知識份子李嚴參加。李嚴在平民之間就頗有聲望,也了解農民的苦楚,因而勸李自成提出「五年不徵」(五年不徵租稅)、「貧富均田」之類的口...
寸步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寸步都難移動。形容行走困難,或比喻處境艱難窘困。《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奴孤身被亂軍所掠,行了兩日一夜,到於此地,兩腳俱腫,寸步難移。」也作「寸步難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