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二體問題     
瀏覽人次:181 收藏人次:0
  研究兩個有限質量物體間因萬有引力相互作用而產生之運動狀況,是為二體問題。為了使問題簡化,我們通常假設兩個條件。其一是兩個物體均是球對稱的,因此可視兩物體之質量分別集中於各自之球心。其二是兩物體之間除萬有引力外無其他相互作用力,亦無外力作用。參閱附圖,則m1之運動方程式為:
  
  m2之運動方程式為:
  
  式中,G為萬有引力常數。因此,如果知道m1與m2的起始位置與速度,即可由上述運動方程式求出m1與m2的運動狀況。求解m1與m2之位置與速度之問題就是有名的二體問題,由牛頓氏解出。
  在大部分的情況,我們有興趣的是兩物體間...
    
瀏覽人次:13077 收藏人次:277454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11422 收藏人次:7725258
提出心中的疑難請求別人回答。如:「問答」、「請問」、「問路」、「發問」。
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問訊」。
審訊。如:「審問」、「問案」。
責備。如:「責問」、「興師問罪」。
干涉。如:「不聞不問」、「我的事請你不要過問。」
    
瀏覽人次:10387 收藏人次:2454363
額。如:「文身雕題」。
標識、寫在上面。如:「題字」、「題識」、「題名」、「題詩」。
詩歌、文章、演講等所標立的名目。如:「文題」、「詩題」、「標題」。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條目。如:「試題」、「考題」、「選擇題」、「問答題」。
評論。如:「品題」、「題評」。
題目:A>指試題。如:「這次考試題目困難嗎?」B>指詩歌、文章的名目。如:「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量詞。用於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瀏覽人次:5216 收藏人次:3690367
自然數的第二位。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
數目是二的。如:「二人」、「二部曲」、「二百元」。
次第是二的。如:「老二」、「二姊」、「二手貨」、「二房東」、「二等兵」。
兩樣的。如:「不二價」、「三心二意」、「說一不二」。
問題     
瀏覽人次:3238 收藏人次:1792651
1.事態的嚴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討論,或尚待解決者。如:「犯罪問題」、「公害問題」。
2.考試時的題目。如:「期末考的問題出得太偏僻了。」
體問     
瀏覽人次:99 收藏人次:0
以言語探問。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王慶云:『你和你那婦人商量去。』正末唱:『我向前體問俺渾家去。』」明.朱權《荊釵記》第二三齣:「今日老員外出去,體問虛實,未知若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