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仇怨的人。《穀梁傳.莊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紅樓夢》第二九回:「明兒初五大節下,你們兩個再這麼仇人似的,老太太越發要生氣,一定弄的不安生。」也稱為「仇家」。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敵對雙方見面時,仇視、憤怒的情緒格外高漲。《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八回:「自古道:『恩人相見,分外眼清,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諺語)表示好人難做。幫人一點小忙,對方容易報答,會知道感恩;幫人大忙,對方因貪心不足或無法回報,反倒心生彆扭,成了仇人。《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自古『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
翻把恩人當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來是恩人,到後來卻把他當成仇敵。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全不似管鮑分金,倒做了孫龐刖足,把恩人變做仇家,將客僧翻為寺主。」
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人、冤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如:「報仇」、「仇人」、「仇視」、「仇敵」、「恩將仇報」、「深仇大恨」。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張嵲〈焦文通等五人為殺敗金人出等奇功各轉武功大夫除遙郡剌史制〉:「爾等戰伐有聲,伎能絕眾。奮身以徇國家之急,本其素心;剡手以衝仇人之胸,義無反顧。」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憲問〉篇中有一段論述謝恩報怨的方法。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此外,在《禮記.表記》中也記載了孔子曾經說過的話:「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陳循〈釋罪後謝恩表〉:「臣草茅之賤質,亦蒙江海之深恩。向被陷於落井下石之仇人,遂謫以屯田備邊之戍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