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代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式合用的人或物不足時,以性質、功能相類者替代。如:「代用鹽」、「代用教師」、「代用器官」。
2.以新事物或制度取代舊有不合時宜者。《魏書.卷四五.列傳.韋閬》:「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後,悉宜以酒脯代用。』」
教育代用券(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代用券」係指由政府編列預算,對符合特定資格學生所做之直接補助。一般而言,政府教育經費多補助學校等教育機構,再由教育機構運用於學生等受教育者身上,教育代用券則是由反向考量的另一種補助方式。
  教育代用券制度的原始構想是由政府配給家長教育代用券,凡是有子弟為適學年齡者一人一分。家長可以在經過政府認可的學校中,依其自己的意願,為子弟選擇就讀的學校。家長持教育代用券,到學校辦理註冊,可以抵繳全部或一部分的學雜費。學校則以所收取的教育代用券,向政府換取用以維持學校營運的經費。在這種制度之下,家長好比顧客,而學校好比商家:家長可以為子弟選擇最符合需求的學校;而學校則必須盡力把學校辦好...
代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能與原來用品相近或相同,而可代替使用的東西。如奶粉就是母奶的代用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本指有如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語本晉.孫盛《晉陽秋》。後用「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真相,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 △「妄下雌黃」、「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玉做成的信物,諸侯持以朝祭或作為符節。《說文解字.玉部》:「瑞,以玉為信也。」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9) 肉袒負荊:裸露上身,背負荊條。袒,音ㄊㄢˇ,脫衣露出上身。荊,指荊木枝條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10) 寬:度量宏大、包容寬恕。 (11) 卒:終於。 (12) 驩:音ㄏㄨㄢ,通「歡」,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漢.王充《論衡.譴告》:「釀酒於罌,烹肉於鼎,皆欲其氣味調得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