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4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伏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橫倒地上。《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伏尸千萬,流血漂櫓,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文選.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也作「伏屍」。
伏尸流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戰國策.魏策四》:「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形容殺人眾多。《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聖王重行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屈服。如:「伏罪」、「伏法」。
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死人的軀體。同「屍」。《左傳.成公二年》:「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尸。」《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乃伍員浮尸於江流,三閭沉骸於湘渚。」
2.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再拜,尸答拜。」唐.李華〈卜論〉:「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變,戰國蕩古法,祭無尸。」
3.神像、神主。《儀禮.士虞禮》:「祝迎尸,一人衰絰奉篚哭從尸。」唐.皮日休〈正尸祭〉:「生象其死,窮其思也,尸象其生,極其敬也。」
4.姓。如春秋時秦國有尸佼。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主持。《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新唐書.卷一一八.裴潾傳》:「凡驛,有官專尸之。」
2.空占職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莊子.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
3.陳屍示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國語.晉語六》:「殺三郤而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浮在液體面上,呈靜止狀態或隨水流方向而動。如:「漂浮」、「漂流」、「漂動」。《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追亡逐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擊戰敗而逃走的敵軍。《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三道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也作「追奔逐北」。
血流漂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流血漂鹵注音︰ㄌ|ㄡˊ ㄒ|ㄝˇ ㄆ|ㄠ ㄌㄨˇ漢語拼音︰liú xiě piāo lǔ釋義︰猶「血流漂杵」。見「血流漂杵」條。 01.《戰國策.中山策》:「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 0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流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爭戰殺戮等造成人員的受傷流血或死亡。如:「流血事件」。《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及巫蠱事起,京師流血,僵尸數萬。」
流血漂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血流漂杵」。見「血流漂杵」條。01.《戰國策.中山策》:「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0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伏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屍體橫倒地上。《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也作「伏尸」。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