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0.58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伸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下一點點。例:繳忒所得稅後,正伸一息仔錢。(繳完所得稅後,只剩一點點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吸之氣。如:「喘息」、「嘆息」、「氣息」、「一息尚存」。
音信。如:「消息」、「信息」。
停止、歇止。如:「平息」、「息怒」、「歇息」、「休息」、「息事寧人」。
子錢,本金所生的利潤。如:「利息」、「月息」、「年息」。
兒子。如:「子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肢體或具彈性的物體由彎、短的狀態變直或變長。如:「伸直」、「伸長」、「伸懶腰」、「伸手不見五指」。
表白、陳述。如:「伸冤」、「伸白」、「伸理」。
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呼一吸,一口氣息。《論語.泰伯》:「死而後已。」宋.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
2.一次呼吸之間。比喻短暫、片刻的時間。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唐.劉禹錫〈桃源行〉:「翻然恐失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
3.稍歇、暫停。《穀梁傳.昭公四年》:「慶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