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教叢林     
瀏覽人次:2058 收藏人次:0
  佛教叢林簡稱叢林,本意指僧伽,即僧俗和合住於一處,如樹木之叢集為林也,相當於今之寺院;後世則特指禪宗的道場,又稱禪林、栴檀林、功德叢林。
  叢林本意僧伽,見〔大智度論〕卷三:「云何名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
  稱功德叢林,見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三:「禪者,是其中國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習,亦云功德叢林。功德叢林者,從果為名,智慧神通四無量等是其功德。眾德積聚說為叢林,定能生之,因從果目,是故說為功德叢林。」
  明大建〔禪林寶訓音義〕:「叢林,乃...
    
瀏覽人次:41600 收藏人次:5830594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32602 收藏人次:3615423
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得道者的敬稱,也可用作釋迦牟尼的專稱。
佛教: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所創。主張生命是痛苦、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到真解脫。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流行至今,信徒廣布世界各地,但以亞洲為主。
如佛陀一般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仿佛:似乎、好像。或作「彷彿」。
    
瀏覽人次:20580 收藏人次:4259614
聚集的。如:「叢聚」、「草木叢生」。
聚集一起的人或物。如:「人叢」、「樹叢」、「草叢」、「叢林」、「論叢」、「叢書」。
    
瀏覽人次:14753 收藏人次:4528504
樹木或竹子叢生的地方。如:「竹林」、「樹林」、「森林」、「防風林」。
同類的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碑林」、「儒林」、「藝林」。
像樹木一樣地密集。如:「高樓林立」。
姓。
叢林     
瀏覽人次:2970 收藏人次:1198208
1.叢密的樹林。如:「越戰期間,越共善用叢林戰術,使得美軍傷亡慘重。」
2.佛教用語:(1)比喻生死輪迴。《長阿含經》卷五:「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叢林苦。」(2)寺院道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又陞了一個數丈的高坡,坡側隱隱見有個叢林。」
佛教     
瀏覽人次:1424 收藏人次:844466
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佛所創。主張一切都是不圓滿的,凡是緣起的現象都是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究竟解脫。佛教流傳至今,主要的教學系統:一、上座部佛教,盛行於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二、大乘佛教,包括中國佛教及西藏佛教以及日本、韓國佛教。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但主要以亞洲為主。
2.佛陀的教法。《西遊記》第八回:「那大聖見性明心歸佛教,這菩薩留情在意訪神僧。」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