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15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為梵語buddha的音譯。《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桓帝時,襄楷言佛陀、黃老道以諫,欲令好生惡殺,少嗜慾,去奢泰,尚無為。」也作「浮屠」、「浮圖」、「佛馱」。
三藐三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uddha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者。佛教謂得究竟覺悟的人,即佛陀。《妙法蓮華經》卷二:「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也作「三耶三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的簡稱。參見「佛陀」條。《西遊記》第八回:「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如:「佛陀」、「阿彌陀佛」。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閉門造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尼佛的三身之一。 (3) 文殊:即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由梵語音譯而來。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四大菩薩。 (4) 《華嚴》:《華嚴經》,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是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5) 普賢: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為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象徵佛陀行德的菩薩。其塑像多騎白象,與左脅侍文殊騎獅子相對。 (6) 此旦:此時。 (7) 一佛二菩薩:佛教稱世界有穢土(凡人所居)和淨土(聖人所居佛國)之分,每個世界有一佛二菩薩負責教化。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不修,性德雖然有,但不能夠顯現...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順水人情,慷他人之慨辨似: 佛,音ㄈㄛˊ,佛陀。不可寫作「拂」。 「借花獻佛」及「慷他人之慨」都有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的意思。 「借花獻佛」多用在轉送物品上,不一定是負面義;「慷他人之慨」常用在錢財上,多是負面義。 借花獻佛 慷他人之慨 辨似例句 ○ ㄨ 這是別人送給我的禮物,現在我~,轉送給你。 ㄨ ○ 原以為老王今天這麼慷慨,請大家吃冰,原來是~,錢是主任出的。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5) 文殊師利:佛教菩薩名,生卒年不詳,簡稱為「文殊」。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和觀音、地藏、普賢並稱四大菩薩。相傳山西五臺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 (6) 維摩詰:僧人,生卒年不詳。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淨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的主角。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體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佛、法、僧)的儀式,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見用於佛經中。如唐.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聞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
空中樓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中樓閣」指的是在空中顯現的樓臺觀閣。這句話可用來形容樓閣建築的高聳入雲,例如唐代宋之問〈遊法華西寺〉詩所說的「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法華山位於浙江西北,有晉代高僧法華的靈蹟及法華泉,山下有法華寺,建築極其雄偉。宋之問先形容高聳的法華山,就像當年佛陀說法所在的靈鷲山那樣莊嚴聖潔,其次形容壯觀的法華寺在雲海間掩映,就好像是蓋在半空中的殿宇一樣,那樣的虛幻、空靈。樓閣既高,自然可眺望四方,所以「空中樓閣」可以比喻思想明澈通達。又因為樓閣現於雲端之上,像似虛幻、不著實際的建築物,所以「空中樓閣」也可用來比喻虛構的事物或不切實際的幻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