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民誌(Ethnography Research)又稱為人種誌、種族誌,是人類學的一支,在對廣義、特定的人類文化做深入、整體的分析描述。由人類學者發展而成,故有時又稱為人類學的田野研究或是文化人類學。俗民誌研究的研究問題、資料蒐集等等都非常仰賴研究者的實地研究,通常研究者必須完全地投入、參與研究主體的日常生活及文化,要在自然研究場域中一段很長的時間,以獲取參與研究者的主觀意見。故一個好的俗...
教師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俗民誌目錄1 前言2 主要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此方法起源於美國1960年代,創使者為葛芬柯。其理論受到現象學及象徵互動論的影響,研究對象以常識性的方式,主  :要探討人類日常生活的行為,也就是去記錄人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試圖分析人們在現實社會的日常生活。主要概念為二:強調所有人員均具有反省的功能,也就是擁有批判能力,其二則為指標性的,語言符號在不同情境下有其  :特殊意義,彼此需在特定的文化薰陶區域內才能夠有所互動,達成溝通。(註2) 主要內容教育
教室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lassroom ethnography
俗民誌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民誌研究係典型的「質的研究」,有兩個基本信念:第一,事件必須在自然情境中研究才會真切;第二,除非研究者能了解參與事件者對該事件的知覺與解釋,否則無法了解這事件。如從整個研究過程來看,俗民誌研究在研究取向、問題來源、問題重顯、資料來源、設計形式以及研究結果之表現方式,均有其特色。歸納起來,它有下列幾點:(1)俗民誌是一種實地研究,在實際的情境中探討人類行為;(2)俗民誌研究者主張,如欲了解人類行為,則須探討其行動、思考、情感以及人們解釋生活實體的方式;(3)由於人類行動具有多種意義,所以研究者須將研究對象的觀點、情境中的隱含意義,以及研究者本身的看法加以綜合,始能了解人類的行動;(4)如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住、記憶。如:「永誌不忘」。
記錄活動的資料。如:「航海日誌」、「教室日誌」。
表示。如:「誌哀」、「誌慶」。
一種記事的文體。如:「碑誌」、「墓誌」。
定期出版的刊物。如:「雜誌」。
標識、記號。如:「標誌」、「交通號誌」。
記錄。如:「謹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教室觀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故教室觀察為班級經營研究的主要方法,其蒐集資料的方法可為量化,如系統觀察;亦可為質化研究、如教室俗民誌(classroom enthnography) 使用情境在教室中,每日所發生的事件非常多,如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學生間互相討論,激發出更多不同的創意;亦或是學生的不當行為之表現等等都可以稱之為教室觀察的內容,因此爲了取得更多真實的教室生活情境,以了解教師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的細部情形,因此在教師的現場教學中,使用持續而長期的教室觀察,是一個相當良好而有效的方式。(註2) 系統觀察 法蘭德斯的交互...
質性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係相對於以數字為主的量化研究而言,其典範的理論基礎是透過現象學、符號互動論、詮釋學、批判理論以及俗民誌等而來,由於關注人的世界,因此人的主體性是質性研究的核心。質性研究的特徵主要是展現以人身處的世界為本質,以詮釋的方式理解個體如何建構意義,因此必然依賴現象敘述與自然情境的脈絡呈現,使用歸納分析進行反省與思考的資料分析,才能將研究意義展現。研究過程基於自然主義的態度,重視厚實描述(thick description)以及,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強調以不操弄(manipulate...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