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儒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養深厚,氣度雍容。《三國志.卷一八.魏書.李典傳》:「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鎮臺見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禮奉坐。」
溫文儒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文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時候公子的身量,也漸漸長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溫文儒雅。」也作「爾雅溫文」、「溫文爾雅」。
風流儒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風度好,溫文爾雅。北周.庾信〈枯樹賦〉:「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鏡花緣》第一九回:「而且無論男婦,都是滿臉書卷秀氣,那種風流儒雅光景,倒像都從這個黑氣中透出來的。」也作「風流爾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格高尚的,不俗的。如:「高雅」、「雅興」、「文雅」。
交情、情誼。如:「一面之雅」。
正。如:「雅言」、「雅樂」。
懇求他人教正的敬詞。如:「雅教」、「雅正」。
詩經體裁之一。在天子、諸侯朝會宴飲時歌誦。分為大雅、小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者、讀書人。如:「儒生」、「大儒」、「博學鴻儒」。
孔子所創的思想學派。如:「儒家」、「儒道」。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論語.公冶長》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貢覺得孔圉生前的為人,不適合取「文」這個諡號,因為他並不溫文儒雅。於是問孔子說:「孔圉為什麼會有『文』這個諡號?」孔子認為「文」可以做另一種解釋,因此回答說:「他天資聰穎又好學,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會感到羞恥,這樣的行為就可以給他『文』這個諡號了。」後來原文中的「不恥下問」就用來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1.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七:「楊岳斌為咸同名將,風流儒雅,較劍拔弩張者,判然各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顯露、弘揚。如:「闡揚」。《易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漢.孔安國〈書經序〉:「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
眾望所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 01.《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賈謐與后共謀,以華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欲倚以朝綱,訪以政事。」 參考詞語︰眾望所積注音︰ㄓㄨㄥˋ ㄨㄤˋ ㄙㄨㄛˇ ㄐ|漢語拼音︰zhòng wàng suǒ jī釋義︰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 01.《晉書.卷六八.賀循列傳》:「循可尚書郎,訥可太子洗馬、舍人。此乃眾望所積。」 參考詞語︰眾望有歸注音︰ㄓㄨㄥˋ ㄨㄤˋ |ㄡˇ ㄍㄨㄟ漢語拼音︰zhòng wàng yǒu guī釋義︰猶「眾望所歸」。見「眾望所歸」條。 01.《隋書.卷一.高祖紀上》:「俄而周帝以眾望有歸,乃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