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正     
瀏覽人次:144 收藏人次:0
前代的賢臣。《書經.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文選.揚雄.劇秦美新》:「群公先正,罔不夷儀。」後亦泛指前代的賢者。
    
瀏覽人次:22095 收藏人次:8525763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12479 收藏人次:11601329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祖宗。如:「不辱其先」。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先生:A>對一般人的敬稱。B>對老師的尊稱。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36491 收藏人次:1812235
《禮記.大學》大學1>之道,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
(1) 大學:博學。
(2) 明德:至德,指人生之初所秉賦於天的最美...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15571 收藏人次:820929
《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李固)出為廣漢雒令,至白水關,解印綬,還漢中,杜門不交人事。歲中,梁商請為從事中郎。……固欲令商先正風化,退辭高滿,乃奏記曰:「《春秋》褒儀父以開義路,貶無駭以閉利門,夫義路閉則利門開,利門開則義路閉也。前孝安皇帝1>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周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2>,天下紛然3>,怨聲滿道。朝廷初立,頗存清靜,未能數年,稍復墮損。左右黨進者,日有遷拜4>,守死善道者,滯涸窮路5>,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 〔注解〕
(1) 孝安皇帝:劉祜(西元94∼125),年僅十三時,鄧太后立其為帝,鄧太后臨朝,在位二十年卒,年三十二歲。廟號恭宗,諡號孝安皇帝...
層遞     
瀏覽人次:11067 收藏人次:314727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2.並立式層遞:指在語文中,將兩種同一性質的層遞平列的層進排列的修辭技巧。如: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3.雙遞式層遞:指在語文中,當甲乙兩現象有因果關係時,乙現象於是視甲現象的層遞也自成層...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2884 收藏人次:626888
若得千萬焉;從無而思有,若得自意外,遑求其美?彼以為無可樂者,居於樂中,狃而失其正也。是故君子處境,先正其思;慎思之道,恃理以勝物。設定情境這是就社會的某一現況或虛擬的事件,設定一些情境,讓學生發表議論感想的一種命題方式。曾忠華教授在其《作文命題與批改》一書中說:「此種作文題目,或就社會現況,或虛擬事件,設定若干要項,令學生針對某事件,發表評論,以訓練學生對實際問題,或某種事件,能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是訓練學生習作論說文最實切的方法。」很扼要地說明了這種命題方式的特色與重要性。題目:就下列情境,找出堪以立論的焦點,闡發成一...
原本     
瀏覽人次:2584 收藏人次:295973
1.事物的起源和根本。《漢書.卷八一.匡衡傳》:「此教化之原本,風俗之樞機,宜先正者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界說     
瀏覽人次:1486 收藏人次:0
語詞或概念的完整意義,稱為「界說」。清.馬建忠《馬氏文通.卷一.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義之所在者,曰界說。」
正心     
瀏覽人次:1158 收藏人次:0
1.語本《禮記.大學》:「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歸向於正,為大學八條目之一。漢.董仲舒〈士不遇賦〉:「雖矯情而獲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歸一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