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隱士多居山林,因稱其出仕為「出山」,歸隱為「入山」。唐.韓愈〈上宰相書〉:「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響昧昧,惟恐聞於人也。」
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頭散髮進入山中,引申為隱居不出仕。《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孤與劉璋,皆漢室宗親,安忍背義而取西川?若汝東吳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聊齋志異.卷九.王子安》:「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定當操戈逐之。」
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世俗而隱居,不問人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
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警察機關核發的進入山地管制區許可證明。區分為山地經常管制區入山許可證及山地特定管制區入山許可證,即甲種管制及乙種管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地高起的部分。如:「高山」、「青山」、「山峰」、「山丘」、「山岳」、「山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外面進到裡面。與「出」相對。如:「入口」、「出入」、「入境」、「入場」、「引狼入室」。
參加。如:「入學」、「入會」、「入股」、「入伍」。
收進、所得。如:「收入」、「入帳」、「量入為出」、「入不敷出」。
到、達。如:「入夜」、「入夏」、「入冬」。
落。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合乎。如:「入時」、「入流」、「入情入理」。
沉溺、深陷。如:「入迷」、「入神」、「走火入魔」。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月」、「屋」、「質」、「覺」等字。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陳著〈與孫主簿書〉:「今春二月,四境不靜,鄰震孔迫,不免挈家入山。未幾,邑吏輩乘時相脅,所藉為半歲計者,盡粥而應之無遺,……捉襟見肘,徒累有識者之所憫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皆、全部。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滄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葛洪《神仙傳》(據《初學記.卷六.地部.海》引)麻姑1>謂王方平2>曰:「自接待以來,見東海三為桑田。向3>到蓬萊,水乃淺於往者略半也,豈復將為陵陸乎!」方平乃曰:「東海行,復揚塵耳。」 〔注解〕 (1) 麻姑︰傳說中的仙女。姓黎字瓊仙,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西)人,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宋徽宗政和中,封為真人。 (2) 王方平:王遠,字方平,東漢東海湖(今江蘇省灌雲縣)人,生卒年不詳。官至中散大夫,後棄官入山習道。桓帝時徵召不就,郡國強載至京師,閉口不言,題字於宮門,所寫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復現。後放還鄉,居太守陳耽家。相傳一夕之間蟬蛻而去。 (3) 向:剛才。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勾踐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