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40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何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何法被視為一篇新聞報導應該讓讀者知道的訊息,即: 何事("W"hat) 何人("W"ho) 何時("W"hen) 何地("W"here) 為何("W"hy) 如何("H"ow)由這六個疑問詞所組成的問句,都不是是非題,而需要實在的答案。一個完整的報導就需要這些答案。此法除了用来分析文章,也被用来教导作文的写作、提升阅读能力和问题的分析。有时“如何”不計在內,變成“五何法”。 由來六何的概念最早由拉雅德·吉普林於1902年提出,他在《跟鱷魚拔河的小象》(The Elephant's Child)中寫下如下詩句:原文中譯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表示疑問:A>什麼。如:「何處」、「何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B>哪裡。如:「何去何從」、「天理何在」。
副詞:A>豈、怎麼。如:「何止」、「何至於此」、「何足掛齒」。B>為什麼。如:「何必這樣」、「何不早說」、「何樂不為」。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榮幸」、「明日何其多」。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六位。大寫作「陸」,阿拉伯數字作「6」。
數目是六的。如:「六人」、「六親」、「六畜興旺」。
資訊素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資訊5 品德教育6 參考7 參看 確認所需資訊 理解問題所需要用的資訊,並籌劃如何尋獲。 利用六何法、腦力激盪法、腦圖等方式描繪出問題 預備問題所需的先備知識由於知識的來源並非獨一,而格式亦各有不同,諸如:印刷式的書本、報章、雜誌,或非印刷式的電視節目、錄影、資料庫、網站等等。所以,作為一個資訊素養人,需要知道為何、何時及如何使用各種不同的資訊工具,並對所獲取的資訊作出批判性思考。資訊素養並非一蹴即至的神功,而需要慢慢的培養。就好像說話及寫作技巧一樣,要透過不斷練習,取得經驗以後,就會做得更好。而經驗的累積,正是透...
SQ3R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題的3個至6個要點。 發問 發問(Question,為時不超過半分鐘):主要利用每個章節的標題和六何法來對要研習的題目自行擬定問題。 閱讀 閱讀(Read,不設時限,但以個人步伐):指專心注意於找出發問問題的答案。閱讀者需要逐一章節細閱,而不是一次過細閱整個篇章。閱讀時應用主動閱讀技巧,嘗試在內文中找尋先前擬定問題的答案。 背誦 「背誦」(Recite):能夠在閱讀時利用各種閱讀技巧以幫助記憶,例如:做重點畫線、口頭複誦或筆記摘要。 複習 複習(Review):回憶所記憶的重點。 其他 “SQ3R”方法的目的...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