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0.2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德指教化民心信守的六種德行;有數義,分述如下:
1.知、仁、聖、義、忠、和:〔周禮.地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日六德,如、仁、聖、義、忠、和。〔小學.紺珠.人倫類.六德〕同樣舉出此六德。2.中、和、祇、庸、孝、友:〔周禮.春宮.大師〕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義疏〕鄭氏鍔曰,六德,大司樂所教,中、和、祇、庸、孝、友之德也。3.中、和、咨、諏、謀、度、詢:〔詩.小雅.皇皇者華.載馳載驅周爰咨詢傳〕兼此五者,雖有中和,當自謂無所及,成於六德也。〔箋〕中和,謂忠信也,五者,咨也、諏也、謀也、度也、詢也。4.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賑貧窮、任失業:〔小學紺珠.治道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我國典籍中,「德」字常常單獨出現,例如〔周易.繫辭下傳.第一章〕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說,天地生成萬物是天地之「德」,而且是「大德」。「德」字的意義為何?據〔禮記.樂記〕所說:「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德也者,得於身者也。」是獲得、得到的意思。
  「天德」的觀念還可進而推到「人德」的實踐,例如〔漢黃石公素書.原始章〕說:「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朱熹也說:「德之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也。」「德者,道理得於吾心之謂。」另〔張子正蒙.至當〕別說:「得天下之理之謂德。」陳北溪也說:「德者,己之所獨得,德是行是道而有德於吾心。」究竟這個所得之德是什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六位。大寫作「陸」,阿拉伯數字作「6」。
數目是六的。如:「六人」、「六親」、「六畜興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