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刀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兵器。《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廁之刑人,則豫讓,內持刀兵,曰:『欲為智伯報仇。』」
2.兵事。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毛延壽將美人圖獻與他,索要昭君娘娘和番,以息刀兵。」
刀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動兵器。也指發動戰爭。《三國演義》第六回:「玉璽得來無用處,反因此寶動刀兵。」《封神演義》第二回:「二將陣前交戰,鑼鳴鼓響人驚。該因世上動刀兵,致使英雄相馳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供砍、切、削、割的利器。如:「大刀」、「菜刀」、「剪刀」、「鐮刀」。
古代的錢幣,外形像刀。如:「刀布」、「刀幣」。
量詞:A>用於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如:「老屠戶在那塊豬肉上劃了幾刀」。B>用於計算紙張的單位。一百張為一刀。如:「一刀稿紙」。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某乃秦昭公是也。昔年我父穆公因與楚結親,世為鄰好。近因吳國有一口寶劍飛入楚國,那吳王屢次索劍,楚王只不肯還,以此惹動刀兵,幾至滅國。有楚大夫申包胥前來借兵求救,某堅意不允,不意包胥在驛亭中,依牆而哭,七晝夜不絕,遂將郵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申包胥做見科云〕俺楚王懸望大國救兵,不啻饑渴,大王怎生不念親好,忍坐視乎?〔秦昭公云〕大夫,因你日夜號哭,忠烈動人,某今借與你十萬雄兵,命姬輦為帥,即日救楚。……某乃姬輦是也,官封大將軍之職,主公呼喚,不知有甚差遣?令人報復去,道是俺姬輦來了也。〔卒子報科云〕姬輦到。〔姬輦做見科云〕主公喚姬輦,那廂1>使用。〔申包胥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火、刀兵、荒旱等自然或人為禍害的通稱。如:「水災」、「火災」、「旱災」。《國語.周語下》:「古者,天災降戾,於是乎量資幣,權輕重,以振救民。」
掩人耳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人耳目」的典源本於《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大宋宣和遺事》主要敘述宋徽宗、欽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亨集〉裡有一段記載:宋徽宗眼見國勢漸衰,又有臣子上奏國家將有刀兵之危,因而十分憂愁。陪侍在旁的平章高俅、御史楊戩,見徽宗悶悶不樂,就建議徽宗要及時行樂。於是他們帶徽宗微服出遊,到了金環巷,與名妓李師師喝酒作樂。這件事傳到諫臣曹輔耳中,隨即進表直諫徽宗不該被奸臣蠱惑,貴為天子竟到市井民間遊玩,寵幸娼妓,睡在娼館裡。這種行事舉動,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實在不可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記在史書上,到時可是貽笑萬代,不可以不謹慎啊!後來「掩人耳目」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假象欺騙、蒙...
貔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勇猛的將士。宋.徐君寶妻〈滿庭芳.漢上繁華〉詞:「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明.于謙〈入塞〉詩:「將軍歸來氣如虎,十萬貔貅爭鼓舞。」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眾爺又稱大將爺、千眾爺,主要奉祀無主的孤魂枯骨,與有應公屬同一性質。女性的孤魂野鬼則稱為「大眾媽」。目錄1 起源2 臺灣較有名的大眾爺廟2.1 新莊大眾爺廟2.2 南投集集大眾爺祠3 參考書目 起源大眾爺起源於清乾隆年間,當時移民臺灣者,有遭刀兵殺害、有死於天災瘟疫、或因族群械鬥死亡等橫死孤魂,因無人埋、無人奉祀,鄉民擔心孤魂野鬼造成地方不安,常在街頭巷尾、田間荒野,以飯菜祭拜。也有收集無主屍骨的大眾廟,奉祀的主神就被通稱為大眾爺。為了安頓「大眾爺」,臺灣昔日官府也曾經設壇建祠、祭奠無祀厲鬼。即使在民間,也有不少人家出...
嚼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口胡說、搬弄是非。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干我甚麼事,說我推他,要你來嚼舌!」《蕩寇志》第一二回:「我活了這七十多歲,永不曾見過甚麼是刀兵,容你們這般嚼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