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2.98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財利。《孫子.軍爭》:「掠鄉分眾,廓地分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占取非分利益。[例]貪念、貪汙、貪贓枉法
移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法力高強,本領很大。《精忠岳傳》第七八回:「他有移山倒海之術,手下有三千魚鱗軍,十分利害。」也作「倒海移山」。
利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嚴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將息便可,不似這一場清減得十分利害。」也作「厲害」。
分秒必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分一秒也要爭取。謂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如:「聯考在即,分秒必爭,片刻都不可放鬆。」
搓圓仔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仔,日語作「團子」,音だんご,與「談合」だんごう一詞音近。日語談合為協商之意,常用在商場對於利益的協商分配。如投標時在場外協調,日語就叫「談合」。臺灣地區遂借搓製湯圓一語,暗指透過協商瓜分利益的行為。「搓圓仔」加一「湯」字,乃因見者有分,人人可以分一杯羹。如:「本地的營建工程,一向由王先生壟斷,每次投標時,他總是在背地裡搓圓仔湯。」
視聽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為人類的心理是追求新奇與趣味。視聽教學法是重視學習效果,要讓學生真正明白,視聽教學法是必須的,是充分利用學生視覺與聽覺來加強教學效果之方法。 視聽教材視聽教材是實施視聽教學法所需要的印刷物及非印刷物,為具體之物品而非抽象概念。1.視覺視聽教材:如實物、圖表、圖畫、照片、標本、模型、儀器、廣告品、地球儀、幻燈片、幻燈捲片、電影默片、編序教材等。2.聽覺視聽設備:如唱片、錄音帶、光碟、廣播節目等。與視聽兩覺軍有關聯的教材有有聲電影、電視節目、影帶等。 視聽設備教材含有教育內容的,包含各種觀念、知識、經驗或價值;設備多系幫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