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刈包     
瀏覽人次:10638 收藏人次:886664
一種臺灣小吃。將半圓形的包子割開,夾進豬肉、酸菜、花生粉等餡料而成的麵食。習俗上是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時吃。也稱為「割包」、「虎咬豬」。
    
瀏覽人次:30740 收藏人次:2176405
1.割取。如:「刈草」、「刈麥」。《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2.砍殺。《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刈人之頸,刳人之腹。」《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3.消滅。《國語.吳語》:「今天王既封植越國,以明聞於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1.割草的農具。即鎌刀。《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三國吳.韋昭.注:「刈,鎌也。」
2.姓。如五代時宋有刈懷。
    
瀏覽人次:11499 收藏人次:4133116
綑束。如:「包紮」、「打包」、「包裝」。
包好的東西。如:「香包」、「郵包」、「紅包」、「茶包」。
盛裝物品的袋子。如:「皮包」、「書包」、「荷包」、「腰包」、「公事包」。
一種用麵粉做成的食物。如:「麵包」、「肉包」、「菜包」、「包子」。
含括、容納其中。如:「包容」、「包含」、「無所不包」。
保證、擔保。如:「包君滿意」、「包管沒事」。
負責、承攬。如:「承包」、「包打聽」、「一手包辦」、「發包工程」。
約定的、專用的。如:「包車」、「包飯」、「包廂」、「包場子」。
圍住、圍困。如:「包圍」、「包抄」。
量詞。用於計算成包物品的單位。如:「一包糖果」、「十包水泥」。
割包     
瀏覽人次:425 收藏人次:103213
一種小吃。將半圓狀的特製包子,分割為兩片,再夾入半肥半瘦的豬肉、醃菜、花生粉等。也稱為「虎咬豬」、「刈包」。
虎咬豬     
瀏覽人次:118 收藏人次:0
一種將半圓形包子割開,夾進豬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麵食。習俗上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時食用。也稱為「割包」、「刈包」。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