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4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判斷力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八世紀西方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其名著〔愛彌兒〕(Emile)書中,曾經談到了判斷力訓練。依據盧梭的看法,十二歲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期是個人教育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階段;此期青少年的肉體力量超越了他肉體的需求,是個人學習知識及熟習技能的最好時期,更是從事工作、接受教學及進行探究的最好時期。此期的青少年,已經到了不但要學習是什麼,而且更要學習其用處是什麼;這就意味著愛彌兒的理性與判斷都需要加以訓練的時候了。盧梭提醒大人,此時不要將涉及人際關係的問題,提供給愛彌兒去判斷,因為自然尚不容許這樣做。依盧梭的觀點,判斷力訓練與個人理性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軟潔白的熟絲絹。如:「這瀑布像條白練。」
反覆學習。如:「練習」、「練舞」、「練球」。
熟悉、老到。如:「精練」、「老練」、「熟練」、「練達」。
經歷、閱歷。如:「歷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斷是非曲直。如:「判別」、「判斷」、「評判」、「裁判」。
司法機關對案件的裁決。如:「判刑」、「判案」、「判例」、「審判」。
明顯有所區別。如:「判然不同」、「判若兩人」。
競賽中,執行評判工作的人員。如:「裁判」。
古官名。如:「州判」、「判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判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斷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惡。《北齊書.卷四三.許惇傳》:「惇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這是他們請仙判斷功名大事,我也進去問一問。」
2.掌理、主管。宋.陳亮〈彩鳳飛.大立玉〉詞:「這些兒、穎脫處,高出書卷,經綸自入手,不了判斷。」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呂夷簡上云)調和鼎鼐理陰陽,兩手揩磨日月光,判斷山河揮翰墨,權衡秉政輔朝綱。」
3.欣賞。唐.南卓《羯鼓錄》:「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也作「排打」。
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操練兵士。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吾處兵間久,今始識訓練法。」
2.經由有計畫、有步驟的指導,使受訓者具有某種特長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