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36.44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制約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反應原非某種刺激所能引發,該刺激與能引發此反應的刺激同時出現多次後,亦可引發此反應。此時的反應稱為「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巴夫洛夫(I.P. Pavlov)用狗所作的唾液分泌的古典制約學習實驗中,非制約反應是指個體不需經過學習就對非制約刺激產生的反應。例如,在巴夫洛夫實驗中,狗見到肉粉(非制約刺激)而自然產生的分泌唾液的反應就是非制約反應。非制約反應可能是本能的,也可能是學得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造反來響應。《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黃巾起,縣丞王度反應之,燒倉庫。縣令踰城走,吏民負老幼東奔渠丘山。」《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郃絶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狀況改變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應的活動。如:「含羞草葉子會因觸動而閉合,是這種植物的自然反應。」「學生上課時的反應,多少會影響授課老師的教學士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限制、拘束。如:「約束」、「約法」。
邀請。如:「邀約」、「約請」。
雙方事先說定的。如:「約定」、「約會」。
預先說定共同遵守的事。如:「合約」、「條約」。
大略、大概。如:「約計」、「約略」、「約莫」、「大約」。
不明顯的。如:「隱約」。
節省。如:「節約」、「儉約」。
柔弱、美好的。如:「婉約」。
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理學上指運用外界的刺激以建立特定的反應或行為模式的過程。分為古典制約和工具制約兩種。[例]制約反應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複的中性刺激和非制約刺激。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夠引起非制約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經過學習,非制約刺激和非制約反應的關係,稱做非制約反射。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則是能夠引起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
初級與次級文化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容易形成制約,例如,若對4這個數字得反應被制約,當實驗對象面對2成2,8/2之類的刺激時,將會產生制約反應。換句話說,號碼為四者會引發制約反應,而其他經心理操作運算後結果為4的刺激也一樣會產生制約反應。結論可以寫成:對人的受試者來說,真正的制約刺激是4的概念。 結論雖然次級符號系統較初級符號系統更為複雜,但巴夫洛夫仍覺得制約作用對此二者的管理規則仍然相同。因此他們都能以客觀...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