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前或最接近觀賞者的景物。《紅樓夢》第一七回:「賈政又命他作題。寶玉只顧細思前景,全無心於此了。」
2.未來的景況。如:「這個行業的前景一片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光。如:「景色」、「風景」、「景致」。
情況。如:「晚景」、「光景」。
仰慕。如:「景仰」、「景慕」。
為戲劇而布置或選取的景物。如:「布景」、「內景」、「外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未來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沁人心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滲透到人的心肝脾臟。形容感受深刻。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也作「沁人肺腑」、「沁人心肺」、「沁入肺腑」、「沁入心脾」。
觸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見眼前景象而引發內心種種情緒。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也作「觸景生懷」。
觸景傷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眼前景象而心情悲傷。《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兒觸景傷情,思想丈夫,這一夜好生凄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司戶自此赴任襄陽,一路上鳥啼花落,觸景傷情,只是想著盼奴。」也作「觸景傷懷」。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亡,孰與伐之?”,與《前出師表》積極的文辭截然不同。另外,諸葛亮此時獨攬大權,當時沒有人質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卻談到“議者所謂非計”,不符合蜀漢當時的情況。因此有學者懷疑這是東吳諸葛恪為了執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製的偽作。至今尚無定論。 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听,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体;陟罰臧否,不宜异同:...
如日方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子讚揚君主的頌辭。語本《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後多用以比喻事物有美好的發展前景。如:「他在服裝設計方面的表現,如日方升,假以時日定可享譽國際,成為一代宗師。」
學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上的原理與法則。如:「任何科學的研究發明,最好能先從學理上著手,方能事半功倍。」
電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結合,特別是與電腦的結合。這將使得電視更加「聰明」,具有更多的功能,從而突破電視的傳統含義(參見「前景」)。電視傳媒。發展飛速,讓人應不暇接,更加迷惑。電視傳媒的兩極化嚴重。知名的、諸如BBC、CNN等幾家電視機構握有強大的話語權(參見「全球傳播」)。專業化程度加強,面對的受眾面更加狹窄。電視新聞中,直播這一廣播技術被頻繁使用,其旨在更加真實地還原新聞事件本身。經典案例:CNN的波斯灣戰爭報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