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72.31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事情未發生前根據預兆所作的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看法。如:「見解」。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先的。與「後」相對。如:「前面」、「屋前」、「床前」、「史無前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進行。如:「前進」、「勇往直前」。
未來的。如:「前途」、「前知」、「前程似錦」。
已卸任的。如:「前總統」、「前局長」。
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了解、明白事理。《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傳三.林光朝傳》:「然未嘗著書,惟口授學者,使之心通理解。」
2.能以自己的口語、文字或其他符號,將已知的事實與原理、原則作成解釋,稱為「理解」。
拼圖法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實施3.3 評鑑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與STAD相似之層面(一)學生互助合作並在最後單元小考前理解所學。(二)學生依據能力、性別和文化背景來分組。 與STAD相異之層面(一)教學目標並非特定的事實、概念或技能,而是學生對於觀念(知識的組織)能否理解。(二)資料的來源不同;教師利用STAD呈現新的訊息,而拼圖法二則需要靠學生自主閱讀書籍。(三)任務專業化之觀點不同 拼圖法二實施步驟 計畫1.確認學習內容,使學生理解分割之副主題間彼此相互之關聯2.將內容劃分為三到四大約相等之副主題3.提供資訊來源,協助學生研究4.發...
自然主義派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主義派典(naturalistic paradigms)自然主義派典的研究,是以下列兩種概念為基礎,一是生態學的假設,主張人的行為是受到組織背景的影響;另一是現象學的假設,認為只有理解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和行為,才可以算是理解人的整個行為。所以自然主義派典研究的觀點是基於下列的假設:1.在現實世界中,事件和現象不能從他們所嵌入的背景中描取出來,理解必須包括這個整體的許多部份之間的所有相互關係。2.不必考慮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交互作用,它是一種幻覺。的確,這種動態關係會使研究者本身成為資料收集和加工過程的轉換器。3.概括充其量是懷疑而已,知識不可避免地會與某一特定背景產生相互關係。4....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