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195 ms
共 5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威嚇的手段脅迫。《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宋.蘇洵〈六國論〉:「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2.強取、搶奪。如:「打劫」、「搶劫」、「打家劫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
1.梵語音譯「劫波」( kalpa)的略稱。一個極為長久的時間單位。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為「一劫」。如:「大劫」、「小劫」、「賢劫」。
2.災難、災禍。如:「浩劫」、「劫難」、「劫後餘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今有雷霆之劫。」
3.圍棋上指從屬未定,可互相牽制的棋眼。《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這一盤鄒泰來卻殺死四五塊,陳木南正在暗歡喜,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打個不清。」
|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本謂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後引申指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梵網經菩薩戒序〉:「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
趁火打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之危,從中取利。《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也作「趁火搶劫」、「趁鬨打劫」。
|
劫後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經災難後存留下來的人。如:「火車失事後,劫後餘生的人們不禁相擁痛哭。」
|
浩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長的時間。佛經指大地經成、住、壞、空四階段為一大劫,歷時極長,故稱為「浩劫」。唐.曹唐〈小遊仙〉詩九八首之六:「玄洲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
2.大災難。如:「赤禍橫流,是二十世紀人類的浩劫。」《鄰女語》第六回:「若是朝廷尚不知順時利導,改變舊章,立意圖新,將來激成水火一場浩劫,只怕比此次還大呢!」
3.大臺階。唐.杜甫〈玉臺觀〉詩二首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
|
劫富濟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奪取富人的財富,救濟窮人。《孽海花》第三五回:「老漢平生最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
|
打家劫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搶奪劫掠家舍。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見倈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也作「打家劫盜」。
|
劫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中注定,無可改變的災難。清.洪昇《長生殿》第二二齣:「只是他兩人劫難將至,免不得生離死別。」
|
趁火搶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之危,從中取利。如:「他時常昧著良心,專幹那些落井下石,趁火搶劫的勾當。」也作「趁火打劫」、「趁鬨打劫」。
|
劫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奪。《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擄掠財物,劫掠婦女,懷金玉者,至不生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