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敗、輸贏。《韓非子.喻老》:「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三國演義》第一回:「時張角賊眾十五萬,植兵五萬,相拒於廣宗,未見勝負。」
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受不住壓力、重擔。如:「把如此大的任務交給我做,實在不勝負荷。」
不分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低優劣。《三國演義》第五回:「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一決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高下。參見「一決雌雄」條。《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咱是大唐皇帝的皇親,國家利害,死生以之,願借城下與將軍一決勝負,將軍莫待走休。」
勝負乃兵家常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勝或戰敗,乃是作戰者常碰到的事。比喻事情不可能總是成功的。多用以鼓勵人不要因一時失敗而灰心喪志。《三國演義》第九三回:「勝負乃兵家常事,不足為憂。」也作「勝敗乃兵家常事」。
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定勝負、成敗。如:「這是一場決勝負的比賽,大家無不全力以赴。」
勝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勝負法」的中心在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權力鬥爭」(power-struggle)。在每個事件中,失敗者會感到憤慨不滿,如教師使用增強作用,不論是正增強或負增強,以至誤用教師的權力,都會使學生產生防衛機制,以為反應。因而師生間會產生衝突,阻礙教學效果的獲得。通常教師若使用權威,則教師勝,而學生負;但如教師放棄權威,忽視學生的行為,則學生勝,教師負,稱為勝負法。高登(Thomas Gordon)建議採行變通的解決方法以「無負法」或「雙勝法」取代。以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衝突,教師不需要使用權威,學生也不必失去自尊;使教師和學生保持正常關係,以利教學的進行。
勝負牛角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近於平行四邊形,前端稍大於後方,鼓脹,中央有一條縱溝。前緣扁平,寬大,後緣扁平,寬大,低下,小刀形,向後側伸出。腹緣有側翼,側翼呈啞鈴形,載於水紋之上。殼體近於平行四邊形,鼓脹。背緣平直,有邊稜。腹緣爲腳掌形。前緣稍大於後緣,有寬廣的緣面,緣面扁平,光滑,爲不均等的弧形。後緣扁平,寬廣,呈朴刀形,由腹側向後背側伸出。殼表的中央有一條縱溝,縱溝呈「V」字形開放,前後空間隆起,但前端丘頂生於有網紋,而後端空間面則光滑。腹緣生有側翼,側翼爲「啞鈴」形,中央細腰,前、後兩側增大,啞鈴的下方刻有顫抖橫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贏、占優勢。如:「勝利」、「戰勝」、「獲勝」、「優勝」、「勝訴」、「旗開得勝」、「出奇制勝」。
超越。如:「勝過」、「略勝一籌」、「一個勝似一個」。
優美的地方。如:「勝景」、「勝地」、「尋幽覽勝」、「風景名勝」。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喜不自勝」。
盡。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失敗。如:「勝負分明」、「不分勝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