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2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勞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役使人民。如:「勞民傷財」。《論語.子張》:「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
2.勞苦的人民。《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百姓疲悴,困於徵發。庶望群吏,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祥。」
慰勞人民。《易經.井卦》:「《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勞民傷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役人民,損傷錢財。比喻行為措施不當或無意義。《元史.卷一七六.李元禮傳》:「夫財不天降,皆出於民,今日支持調度,方之曩時百倍,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四也。」《西遊記》第九二回:「以後你府縣再不可供獻金燈,勞民傷財也。」
費財勞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耗費錢財,勞苦百姓。《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苦、辛苦。如:「勤勞」、「辛勞」、「疲勞」、「任勞任怨」、「舟車勞頓」、「不勞而獲」。
請人幫忙的客套話。如:「勞駕」、「偏勞」、「勞煩」、「勞步」、「這事有勞你多費神了。」
事功、功績。如:「功勞」、「勞績」、「汗馬之勞」。
勞動者。如:「勞工」、「勞基法」、「勞資糾紛」。
慰勉。如:「慰勞」、「勞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眾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孟子.梁惠王下》記載了齊景公和晏子的談話。晏子是齊國的賢臣,齊景公問晏子,要如何出巡才比得上過去的聖君?晏子答說:「從前的君王出巡,是為了工作,巡視諸侯所守衛的疆土,聽諸侯報告工作情況。春天出巡是巡視耕種狀況,救濟有困難的人民;秋天出巡是考察收穫情形,補助缺少糧食的人民,所以以前的老百姓非常歡迎君王出巡。現在不同了,君王一出巡就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圖自己玩樂,連諸侯也很為難,這與過去聖君為體察民情而出巡,實在差太遠了。」後來「流連忘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貪戀沉迷而不願離去。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賢王春天出巡是為了體恤民情,視察農事是否順利,這關乎國家的民生大計,而不是為了遊玩。如果為了遊玩而勞民傷財,必定會引起民怨,導致滅亡。」桓公聽了一直點頭稱是。管仲又勸諫桓公說,他貴為君王,所說的話傳播速度很快,即使沒有翅膀也會一下子飛到千里之外,告誡他一定要謹言慎行。後來「不翼而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消息、言論等不待推廣便迅速傳播,後來則多於比喻物品無故遺失。
休養生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在戰亂後,不擾民、不勞民,藉以恢復人民的元氣,培養人民的生機。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清.昭槤《嘯亭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本朝輕薄徭稅,休養生息百有餘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