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5.4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京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一九五四年經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五號,占地二千五百五十畝,校舍建築面積近八十二萬平方公尺。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京師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五月改現名。首任校長嚴復。五年底,蔡元培出任校長。十六年奉系軍閥曾一度取消北京大學,將北京九所高等學校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十七年國民政府為推行大學區制時,先後改稱中華大學、北平大學。十八年八月恢復規名。二十一年(1932)十月,學校首次正式招收研究生。二十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成為長沙臨時大學。二十七年四...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的前身是圖書館學專科,王重民教授(1903-1975)於1947年創始,附設於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1948年脫離該系成立圖書館學專修科。最初,只招收本校文學院各系畢業生或肄業生,於兩年內修滿圖書館學、目錄學等課程32個學分,即可取得圖書館學專科畢業資格。1949年開始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兩年。1951年發展為圖書館學系,學制3年,1956年改3年為4年,並開始招收函授生。1964年開始培養圖書館學和目錄學碩士研究生,1981年開始培養情報學碩士研究生。1987年改稱圖書館學情報學系1992年改稱今名。1990年圖書館學專業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次年招收第一屆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902年,原名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原址位於北京沙灘後街。1912年更名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1918年遷至沙灘北京大學紅樓第一層。1935年在松公府建成專用館舍。1937至1945年與清華、南開二校圖書館先後組建長沙臨時大學圖書館和西南聯合大學圖書館。1952年隨學校遷至海淀現址,同年原燕京大學圖書館併入。1975年建成現在使用的專用館舍。梅光羲、王誦熙、劉綿訓、任鍾樹、陳希彭、徐鴻寶、章士釗、李大釗、皮宗石、袁同禮、馬衡、蔣夢麟、毛準、向達、藍芸夫、謝道淵、莊守經先後擔任館長。毛澤東、張申府、顧韻剛、夏元瑮、錢稻蓀、樊際昌、嚴文郁等先後在館工作。
  館藏以康...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豐富的中文古籍、抄本、圖錄中,以1939年入藏的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李盛鐸木犀軒藏書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文物價值,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的精華部分之一。[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李氏書目]是該館為著錄這部分專藏而編成的書目,1956年印刷出版,書目分上、中、下3冊。
  李盛鐸(1858-1937),字嶬樵、又字椒微,號木齋,別號師子庵舊主、師廣居士等。江西德化人,清光緒乙丑科進士,是清末民初著名藏書家。李氏一生出任多種官職: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京師大學堂總辦、江南道監察御史、駐日本國大使、內閣侍讀學士、順天府丞、駐比利時大使、大總統政治顧問、參議院議長等,民國9年...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係北京大學學生在蔡元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而組成的社團;於民國八年(1919)三月成立,成員有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朱自清、許德珩、楊鍾健等,並選鄧中夏為總幹事。成立初期,在北京城內及到海淀、蘆溝橋、豐臺、長辛店、通縣等地區,向工人、農民宣講時事政治、科學知識與革命道理;後在校內設講演所,定期講演,並在長辛店辦有勞動補習學校。五四運動高潮中,講演團配合運動的發展,到北京市民中展開「抵制強權」、「爭回青島」的反對帝國主義宣傳活動。一年多以後,由於政治觀點的不同,講演團開始分化;至民國十二年終於解體。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北京大學圖書館編。1958年9月印刷出版,上下冊。著錄當時收藏於北京大學的中文善本書和少量少數民族文字、日本文字的善本書,共計7,800餘種。當時已經併入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原燕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中文善本書也收錄在內。是目收書範圍大致以清乾隆60年(1795)為時代斷限,此前的稿本、寫本、抄本、刻本、活字本均予收錄,此後較珍貴的稿本、寫本、抄本、精刻精印本、稀見活字本,以及名人批校題跋本和手書墨跡等,亦有選擇地收錄了一部分。書目依經、史、子、集、叢書5部分類,細目比照[四庫全書總目]略有增改。同類各書主要依著者時代先後為序,其中一部分(如史部)依內容時代先後排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南」相對。如:「北方」、「北極」、「漠北」、「北半球」、「北回歸線」、「北國佳麗」。
失敗。如:「敗北」、「屢戰屢北」、「追亡逐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