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8.91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大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阿難陀、羅睺羅為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唐.白居易〈三教論衡〉:「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猶如來之有十大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出生的同胞男子。如:「兄弟」、「胞弟」。
親戚中年紀比自己小的同輩男子。如:「表弟」、「堂弟」。
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同輩朋友。如:「賢弟」、「仁弟」。
門徒、學生。如:「弟子」、「徒弟」。
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十位。大寫作「拾」,阿拉伯數字作「1」。
數目是十的。如:「十人」、「十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滿足、達到極點。如:「十足」、「十分」、「十全十美」。
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學生、門徒。也用為學生、門徒的自稱。如:「弟子不敏,願奉師訓。」《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2.為人弟與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窮弟子快走開去!讓我們。」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3.稱佛教、道教的徒眾。亦作為徒眾、信徒的自稱。《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西遊記》第三六回:「弟子乃東土大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4.弟弟的兒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鄧攸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
5.古時稱戲劇、歌舞藝人。唐.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宋、元時用以稱妓女。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來兩三遭,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
大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弟弟中排行最大者。
2.對朋友中年齡小於己者的親切稱呼。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豈有恨哉!聊為大弟陳其苦懷耳。」《北齊書.卷三八.元文遙傳》:「文遙嘗謂思道云:『小兒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
曇花一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注解〕 (1) 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3) 優曇鉢華:即曇花。據佛經載,此花三千年開一次,乃佛之瑞應。曇,音ㄊㄢˊ。鉢,音ㄅㄛ。
五體投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體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佛、法、僧)的儀式,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見用於佛經中。如唐.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聞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1>自如來2>付法3>迦葉4>已來,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異;能印所印,俱難契會,故得者少。然心即無心,得即無得。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庭事苑.卷八.心印》。 (2) 如來:佛的另外一種稱號。意謂像過去諸佛那樣的來去。 (3) 付法:傳授佛法。 (4) 迦葉: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摩訶迦葉的簡稱。〔參考資料〕 《祖庭事苑.卷八.心印》達摩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