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9.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駕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駕齋,清錢大昕之書齋名,十駕者取[荀子修身篇]:「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則亦及之矣。」楊倞注:「言駑馬十度引車,則亦及騏驥之一躍」之義。按與錢氏同時稍後,蘇州黃丕烈藏宋版百餘部,題藏書之室曰百宋一廛,而海寧吳槎客顏其居曰千元十駕,意謂千部元版,遂及百部之宋版,亦即駑馬十駕之義。錢氏書編其隨筆雜記,考訂經史、天算,輿地及文字音韻之文,為20卷,名曰[十駕齋養新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拜前沐浴素食,潔淨身心.以表示誠意。如:「齋戒」。
佛、道教信徒所吃的素食。如:「吃齋」。
施捨食物給出家人。如:「齋僧」。
書房、學舍或商店的名稱。如:「書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縱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如:「駕車」、「駕駛」。
指車子。如:「車駕」。
對他人的敬稱。如:「大駕」、「勞駕」。
騎著。如:「騰雲駕霧」。
管理、控制。如:「駕馭」。
古代對皇帝的尊稱。如:「護駕」、「駕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十位。大寫作「拾」,阿拉伯數字作「1」。
數目是十的。如:「十人」、「十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滿足、達到極點。如:「十足」、「十分」、「十全十美」。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三.史通》:「要之蚍蜉撼樹,言匪由衷,柳翳隱形,志在避禍,千載之下,必有心知其意而莫逆者。」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隆進士;博通群籍, 綜貫六藝,詩文為吳中七子冠,歷主鐘山、婁東、紫陽諸書院講席,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藝文志》、《潛研堂集》等書。 (5) 憖遺:願意留下。憖,音|ㄣˋ,願意。
不可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類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韻學上指反切上字與所切之字有重脣、輕脣或舌頭、舌上的不同,稱為「類隔切」。切語上字與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後世演變成不同的聲類,因而造成切語不合的現象,即稱為「類隔」。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五.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古人製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讀重脣,後儒不識古音,謂之類隔,非古人意也。」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隆進士;博通群籍, 綜貫六藝,詩文為吳中七子冠,歷主鐘山、婁東、紫陽諸書院講席,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藝文志》、《潛研堂集》等書。 (5) 憖遺:願意留下。憖,音|ㄣˋ,願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